口罩裡的防疫史

副刊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口罩成了緊俏品。薄薄的醫用外科口罩一般分三層,外層阻水,可防止飛沫進入口罩;近口鼻的內層吸濕;中層過濾(熔噴布,是口罩的「心臟」)。

文/王君平
 古代口罩跟衛生關係不大,現代口罩起源於細菌發現。此前,外科醫生穿手術衣,戴手術帽和橡膠手套,消毒手術器械,但還沒有使用口罩進行防護。
近代醫學史上第一款醫用口罩
 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上一種用紗布製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以減少病人傷口感染幾率。此舉果然有效。這也就成了近代醫學史上的第一款醫用口罩。
口罩從醫院走入尋常百姓家
 口罩從醫院走入尋常百姓家,則是伴隨史上「西班牙流感」而來。1918年3月至1919年底,全世界5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疫病蔓延期間,人們被強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別是紅十字會和醫護人員。
中國「伍式口罩」
挽救無數生命
 在中國,口罩防疫始於哈爾濱鼠疫。1910年,時任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醫生發明了「伍式口罩」。這種口罩將外科紗布剪成3尺長,每條折成雙層,中間放置一塊棉花,再將紗布的每端剪成兩條,使之成為兩層狀的紗布繃帶。用時以中間有棉花處掩遮口鼻,兩端的上、下尾分別縛結於腦後。
 這種口罩簡單易戴,價格低廉,成為當時東北人民抵禦疫情的必備法寶。「伍式口罩」在鼠疫中挽救了數以萬計百姓的生命。
 2003年發生的SARS疫情,口罩的使用和普及達到新高潮。各大藥店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人們爭相搶購口罩。隨著霧霾問題受到重視,PM2.5口罩濾片中間加入了活性炭,深度淨化粉塵,進一步提高口罩的安全性。
口罩過濾材料的變遷就是一部口罩的發展史
 口罩過濾材料的變遷,儼然就是一部口罩的發展史。最早的口罩是面紗,古宮廷裡用來遮蓋口鼻防止粉塵。紗布口罩的出現,能防大顆粒物,還能保暖。醫用口罩對於細菌、病毒的過濾能力更強。
 口罩樣式不斷進化,過濾材料卻一直是紗布。直到上世紀60年代,無紡布的誕生為口罩帶來了「史詩級」變革。
 科技的發展以及各類工種健康條例和標準相繼出臺,有力地推動了現代口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口罩也因其製作標準和功能用途逐步細分為:普通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顆粒物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
 專家介紹,目前醫用口罩主要分為3種:防護級別最高的「醫用防護口罩」(N95),可過濾空氣中的微粒,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的污染物,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可達到95%以上。手術室等有創操作環境常用的「醫用外科口罩」,是手術室等有體液、血液飛濺風險環境常用的醫用口罩,可阻隔血液、體液穿過口罩污染佩戴者,同時對細菌的過濾效率在70%以上。
 普通級別「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不要求對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沒有密合性要求,因此僅用於普通醫療環境佩戴使用。專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果是去公共場所、不與病人接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就可以了,但如果接觸病人,則要佩戴N95口罩。

副刊
亞洲蹲 為何只有亞洲人能做到

近日,「亞洲蹲」(Asian Squat)在網上突然火了,其原因是這種姿勢只有亞洲人可以完成,大部分 …

副刊
英國醫院設禁煙看守員

文/曹雪  在很多醫院,儘管有顯著的禁煙標誌,可還是有很多人視而不見。英國醫院為此也是操碎 …

副刊
最早的呼吸機叫 鐵肺

「ECMO葉克膜」一詞在抗擊新冠肺炎的報導中出鏡率很高,它是英文的「體外膜肺氧合」的縮寫,也稱「體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