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家暴源於哪些心理

兩性之間

文/ 劉豔難以走出的家暴循環怪圈家暴循環具有週期性特點,使受暴女性對維持和改善這種暴力關係抱有幻想。這個循環中有四個步驟,不斷重複,讓受害者一直停留在怪圈之中。第一個階段:不安開始增加兩人開始發生細小的衝突,交流出現障礙。受害者開始覺得不安、焦慮和害怕,並且覺得都是自己的錯,需要討好施暴者。第二個階段:暴力發生某個導火線事件之後,暴力發生。第三個階段:施暴者道歉並尋找藉口暴力發生之後,施暴者會表現出悔意,經常會說「我就是因為太愛你,太怕你離開我」。第四個階段:暴力後的「蜜月期」在暴力之後,施暴者會表現得特別溫柔,給受害者製造許多浪漫溫馨的幻象,兩個人似乎又回到了最甜蜜的時期。受害者會覺得對方是一時控制不住,以後就不會了,於是這種關係重新陷入循環。受虐婦女綜合徵幾大症狀走不出家暴怪圈的女性,往往有受虐婦女綜合征的以下症狀:錯誤的自我價值感對方的依賴也讓受害人感到自己的價值,從而誤以為有能力去拯救對方。青蛙效應溫水煮青蛙式的暴力,一旦習慣到無法離開,剩下的只有無窮無盡的無助和痛苦。習得性無助在受暴初期,女性可能有所反抗,但是在對方的軟硬兼施下最終妥協。受害者經歷多個暴力週期後變得恐懼無助,感到自己無處可逃,習得性無助。對於暴力的恐懼生活在無休止的恐懼和壓力下,抵抗力便會減弱,很難鼓起勇氣去改變現狀。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是指被害者對於施暴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對方的一種情結。受害人與施暴者感情依戀,認同施暴者的價值觀,無力逃脫,從而順從對方意願,可保證自己和孩子的人身安全。自我價值感降低多次受暴後,受害者的自我價值感迅速下降。認為除了對方沒有人會愛自己,離開施暴者,自己將無法獨立生活。自責處在受暴後孤立無援的境地,受害者很容易認同施暴者的指責,認為自己的確做得不對才導致對方動手。在這個階段,受害者會極力反省自己,努力按照對方的指責改變自己,直到失去自我才想到求助於外界,目的還是「為了不惹對方生氣」。施暴者從小習慣以拳頭解決問題施暴者的心理過程有這樣幾個特點:家庭的影響根深蒂固具有攻擊行為的人,往往是從父母或者周圍人的身上學到了這種解決心理挫敗感的最粗暴的方法,比如當他不聽話時,父母就暴打一頓,把他修理得老老實實的。他不知道除了毆打和謾?之外,還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心裡只認同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武力,且行之有效。當他也開始用暴力和攻擊行為來解決問題時,如果沒有受到及時嚴厲懲罰或他所攻擊的對象向他服軟了,其錯誤心理就會不斷受到強化,以後受到挑戰和挫折時便會習慣性老拳相向。夫權和男性特權文化從文化角度而言,我們處在一個男性主宰的社會,家暴是男性維持對女人權力的一種方式。大部分家暴的目的不是要把妻子打跑,而是要把她牢牢地控制在手掌心。一旦受暴者提出離婚,施暴者會以恐嚇、威脅或是更猛烈的暴力來迫使她放棄想法。人們習慣要求男人儘量不要表達自己的感情,尤其是不可以表達悲傷、茫然、孤獨感等情感,否則就是沒出息。但男人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攻擊性,並以此來替代表達自己的茫然和孤獨等情感。自卑心理自卑是施暴者共有的、突出的心理特徵。在性別角色社會化的過程中,一種潛在的對女性的支配欲、控制欲,使他們將身體力量作為工具。當沒有權力或認為權力不夠時就會自卑,利用心理或身體上的暴力手段來維持自己的控制,是大部分施暴者共同的特點。「心理防禦機制」學說認為,當人在工作中有巨大壓力時,礙於社會地位等原因,他會壓抑這種不如意,把挫折感轉移到他認為可以的時間、場合和物件身上發洩出來。這種幼稚的讓心理得到快感的辦法要是變成習慣,極容易形成消極的應對方式。__

兩性之間
熬夜看球當心前列腺炎

近日,來醫院就診的前列腺炎患者明顯增多。除了因為天氣轉涼,「世界盃性前列腺炎」球迷患者佔據很大比例。 …

兩性之間
精液見血絲 小心精囊炎找上門

文/孫一鳴  今年33歲的小張結婚已有5年時間,平時工作比較繁忙,並且應酬也非常多。在出差 …

兩性之間
禁慾危害不比縱慾小

文/李宏軍  一些男性認為,堅持禁慾,可以保留自己身體最寶貴的東西。還有些年輕人,性交後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