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親密關係中的致命毒瘤

身心健康

文/金金

  在文明社會、法治時代,為何親密關係中的暴力事件卻常有發生,施暴畫面觸目驚心,既有肢體暴力,又有精神暴力,更有甚者直接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嚴重後果。被困其中或身處其外的「你我他」又該如何看待和處理?

  我們從小到大總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學會了不少識別和遠離壞人的方法。可是,如果惡魔就在身邊,我們該怎麼辦?

誰是施暴者:識別惡魔

  在親密關係中,施暴者往往是包裹在一層厚厚的糖衣中的,吸引著最需要「糖」的孩子。所以「擅長愛你,投你所好」是他們的共同特徵。在一段關係開始時,ta可能會熱烈地追求、示愛,對你無微不至地照顧、呵護,掌握你的每個動態,瞭解你的所有想法,讓你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被需要、被關注、被愛的感覺。這種感覺是ta偽裝的嗎? 也許是, 比如PUA(Pick-up Artist) 成員,他們會通過系統的學習把自己塑造成這樣的人設。

  但是我們還要警惕另一種施暴者,不需要偽裝,ta可能是真的愛你,同時ta也是一個親密關係摧毀者—邊緣型人格。邊緣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很複雜,有生理原因:大腦前額葉衝動控制功能異常、杏仁核異常啟動,在負性情緒之下容易做出衝動、極端的行為,有研究顯示,邊緣型人格障礙自殺自傷的發生率是正常人群的40~50倍。還有不容忽視的心理原因:成長在一個充滿邊緣色彩的家庭、一個受到創傷的童年,造成ta在親密關係中帶著「情感兩極化」的桎梏。

  邊緣型人格者在親密關係中總是在兩個極端擺動,一方面非常依賴對方,一方面又總是對最親近的人下狠手;百般順心時覺得對方是世界上摯愛的人,可是一旦遭到「背叛(並非真的背叛,可能僅是沒滿足自己的要求)」,又會用各種手段讓對方下地獄。「要麼愛,要麼死」,和他們相處會感覺很累,但是又無法抽身而出,不僅僅是愛人,有時甚至連治療師都會被過分捲入。

  這是一種病態的人格特徵,不加控制任由這種具有毀滅性特徵的性格發展,不僅會導致人際關係衝突不斷,自己也會因為反復的關係破裂而痛苦萬分。不要用愛的名義綁架愛你的人,有病治病,請主動就醫。

你好受害者:要勇敢,不要完美

  容易遭遇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大多數具有一些特質,正如前文所說,那就是特別渴望「糖」的孩子。糖是什麼?是愛。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別人愛,全部的、熱烈的、浪漫的愛。似乎被這樣愛著,才有價值。正是在這種心理下,往往容易在一段關係開始時被對方的「糖衣」迷惑,不假思索地投入關係中。

  「活該論」不僅是網路暴民們中最可惡的言論,也是受害者發自內心的恐懼— 「我被這樣對待是不是也有我自己的原因」。但事實往往相反,有些受害者甚至看上去很優秀,當知道ta被家暴時,周圍的人會不敢相信。

  其實「優秀」的背後是自我否定,自卑膽怯,盲目的慕強心態,又帶有一些「完美主義」情結,不想丟臉,不想被別人看輕。嚴重者可能是另外一種常見的病理性人格類型—依賴型人格。

  依賴型人格對親密關係與歸屬感有過分的渴求,有時候這種渴求是非理性的。在找到一個「安全感」後,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興趣、人生觀,哪怕委曲求全,哪怕所謂的「愛」被暴力裹挾。造成這種人格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和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相關,和抑鬱症、焦慮症的共病也很常見。

  每一個受害者需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值得被愛,值得被很多人愛,值得離開錯的追求更好的愛。被愛不需要完美,哪怕你有很多缺點,這都不是被暴力的理由。真正的愛,是彼此缺點和優點的協奏曲,是互相包容謙讓,是給對方面對未來的動力和勇氣,是在不愛了之後坦然放手、彼此成全的決斷。

不做旁觀者:你也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

  對受害者的傷害除了來自施暴者,還有可能來自旁觀者,這種二次傷害往往殺傷力更大。

  上文提到的「活該論」是最可怕的旁觀者言論之一。「我已經是一個受害者了,但這還不夠,我的痛苦居然完全是我自己造成的。」作為受害者,面對這樣的言論難道不是更加痛苦嗎?作為旁觀者,我們很多人都曾有過痛苦的經歷,當我們在遭遇痛苦時最需要的是共情、安慰、幫助,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應該去分析造成痛苦的原因,但分析原因不是「評判」,解決問題才是更應該要做的。

  還有兩種常常被我們忽視的旁觀者思維,即勸和不勸離和以暴制暴。我們需要去分析勸和不勸離的心理動機,如果看到暴力卻熟視無睹,還要勸和不勸離,那就需要反問自己,勸和是在維繫什麼?不勸離又是在害怕什麼?

  以暴制暴的觀點也大有問題:第一,由於施害者與受害者之間力量的懸殊,有時根本無法抗衡;第二,在家暴中,受害人往往像掉到一個洞裡,無助又恐懼,任憑你在洞外加油?喊咒?,ta可能只會感到更多的恐懼。最重要的是,用一種暴力抗衡另一種暴力,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仇恨疊加,而問題卻絲毫未解決。

  在人類精神高度文明的今天,家暴的發生率仍不容小覷,浮於公眾視野的事件不過是冰山一角。家暴不僅是拳腳相加,還有精神控制,還可以是冷漠折磨。家暴的受害者可以是她,也有可能是他,也可以是幼小的「他/她」。

  「我可以抱你嗎?愛人?」如果是用暴力的方式,哪怕只有一次,答案永遠都是「不要」!

身心健康
睡得香 讓自己有個好心情

近日,有幾個朋友諮詢失眠的問題。失眠讓他們感到很痛苦,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不想做事情,對以前喜歡 …

Uncategorized
過度虛榮會加重自卑

文/高嘉悅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虛榮心,自卑的人同樣如此。自卑的人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自 …

身心健康
冥想讓人更聰明

隨著大腦掃描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正念冥想可以實實在在地改變大腦,給我們帶來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