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宜忌 中西醫有別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文/楊祖福(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中醫康復科主任醫師)一位稱職的醫生,在診療過程中不僅要對患者處方用藥,更要注重健康宣教,尤其要向患者交代清楚何時服藥,餐前、餐中還是餐後,提倡多吃哪些食品或果蔬,不吃或少食哪些食物,因為這些將直接影響治病的療效。筆者在與患者交談中發現,對於同一個病人、同一種疾病,中醫和西醫針對患者的飲食指導相差較大,甚至完全相反,這往往令患者無所適從。

中醫與西醫為何會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地去看。在此,筆者擬結合中西醫診療體系的形成與特點進行簡要地闡述。常言道: 「中醫看人,西醫看病」,此話十分精闢。西醫是建立在分子、細胞和生理、生化、藥理等形態實驗學基礎上的一門科學,所以它對疾病的診斷一般都非常明確具體,病因及相關因素一般也研究得比較深入細緻。

例如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本身的狹窄、閉塞或痙攣性病變,它一般須經冠狀動脈造影術確診,病因不外乎吸煙、酗酒、運動不足、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醫生會要求患者戒煙限酒、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多吃含鉀含鎂含鈣高的水果;對於肥胖者,還要加強運動、控制體重等。再如,對糖尿病患者都要求「管住嘴,邁開腿」,要求每天保持足夠的運動量,每頓飯吃得不能太飽,並且嚴格限制高脂高糖食物的攝入等。這不僅僅是針對某一個病人,而是幾乎對所有患有此類疾病者都做如此要求,並且須長期執行。

中醫是一種典型的經驗醫學,採用的是辨證思維,主要通過物理現象去探討或推測疾病的本質。望、聞、問、切是其主要診療手段,診病一定要見到患者本人。通過四診合參,繼而進行辨證分型,最終根據「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等原則選藥組方。同樣,中醫對患者提出的飲食宜忌也以「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為主要根據。例如,對於一個寒濕阻滯證的患者,醫生一般要求其少飲水,避免喝冷飲以及梨、芒果等涼性水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並不把患者相關的檢查資料當作不可或缺的東西。也就是說,不管這個患者是普通感冒還是冠心病,抑或是晚期癌症,但凡出現這個證型,都建議遵循這樣的飲食宜忌。當然,中醫的飲食建議是僅限於「有此證」這一階段,並非是永久的。因為患者的證型一直處於動態變化中,有的可持續數日,短則僅持續數小時,所以嚴格來講,中醫在不見病人的情況下,一般不會開具藥物,且一次開藥很少超出一週或十天。由此看來,簡單地評判中醫、西醫飲食宜忌孰優孰劣是不客觀的,因為二者都有一定的道理,僅是從不同的視角去看待問題。

中醫切不可在面對患者的質疑時,將西醫一棒子打死,而應該在充分瞭解西醫飲食宜忌的基礎上,客觀地給予評價,相信這對健康宣教的實施和消弭醫患隔閡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心臟病用藥 不能想當然

心肌病是一類遺傳性心臟病,可引起多種臨床表現,甚至猝死。它和冠心病是兩種不同的疾病。雖然臨床表現可能 …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中高強度運動才能預防帕金森

【本報訊】以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成果表明,中高強度運動才可預防帕金森綜合徵,對男性保護效應更為 …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一麻醉藥可緩解抑鬱症狀

【本報訊】以色列特拉維夫醫學中心日前發佈一項研究結果說,注射使用的麻醉藥氯胺酮如果口服,可有效、快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