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

別給自己扣抑鬱的帽子

常有些人開口就是「我有抑鬱症」、「我得了焦慮症」等,早早給自己貼上心理有病的標籤。但他們往往只是存在某些心理行為症狀,情況根本沒那麼糟糕。心理疾病的診斷有嚴格的標準,需要心理醫生來判斷。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本是好事,但誇大問題就會弄巧成拙。一旦給自己貼上某種心理疾病的標籤,有的人會出現悲觀失望情緒,行[……]

Read more

身心健康

壓力大白細胞會翻臉

文/方留民白細胞就像身體的衛兵,是對抗病菌等不速之客的重要武裝。但是,如果白細胞產生過量,無處安放的它們就可能惹事生非,甚至翻臉不認人,攻擊自身的正常血管和組織。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招募了一些志願者,抽取其工作時和休閒時的血液樣本,以及壓力問卷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與休閒時相[……]

Read more

身心健康

好心情勝過化妝品

文/張獻懷俗話說,好心情勝過化妝品。對於愛美的人而言,好心情無疑是護膚美容的箴言秘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類情緒和心態的細微變化可以通過心理-神經-內分泌系統得調控,影響包括皮膚在內的身體健康。情緒的好壞不僅會影響到各臟器的生理功能,還直接影響膚色的變化。當人遇到高興的事情,大腦內神經調節物質乙醯膽[……]

Read more

身心健康

教孩子鬆開拳頭

文/王源源近日發生多件惡性殺人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在表達驚愕和痛惜之餘,很多人指責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中存在觀念上的誤區,校園管理工作也有漏洞。誠然,在所有發生在「象牙塔」的校園傷害案中,學校教育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作為家長,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子理念是否也存在著誤區呢?小夥伴之間出現一些矛[……]

Read more

工商新聞

孤獨者易患心臟病和中風

譯/方留民一項新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很孤獨、與人群隔絕和孤立,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則容易增加。同樣,面臨焦慮、工作壓力等風險因數,孤獨的人出現心臟病、中風風險更是增加了30%。發表在最近出版的《心臟》醫學期刊上的這項研究稱,這項研究並沒有證實孤獨和社交孤立會引發心臟病、中風,只發現兩者具有關聯性。雖[……]

Read more

身心健康

安慰人包容勝過鼓勵

文/揭威生活中,有些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期望較低,會把遭受批評、感情受挫、求職失敗等當成自身能力缺乏的體現,這類人屬於自尊心和自信心較差的人。最近,發表在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安慰這樣的人,最好不要使用激勵性話語,因為他們並不想聽到這類正面的精神鼓勵。研究者發現,積極的鼓勵和建議[……]

Read more

身心健康

哮喘患者要學會緩解壓力

文/戴然然哮喘經常會由精神緊張、受驚嚇、過分激動或心情壓抑等精神因素誘發。精神因素為何能誘發支氣管哮喘?他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精神因素誘發哮喘的機制比較複雜,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心身疾病, 受生物學(身)、精神心理學(心)和社會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影響,應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

Read more

身心健康

與自己對話認知自我

文/孫會欣有人問古希臘犬儒學派創始人安提司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了什麼呢?」他回答說: 「同自己談話的能力。」縱觀古今,偉大的思想家無不在與自己進行著對話。莊周夢蝶是自己與自己精神的交流,王陽明的「心學」強調「知行合一」, 「理」就在每個人的「本心」之中,須自己去挖掘。只有獲得與自己對話的能力,人的[……]

Read more

身心健康

為何總缺少幸福感

文/李美玲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在當今社會,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快樂和幸福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大家不禁會問:為什麼我們沒有了幸福感呢?幸福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經濟、人口、文化、心理以及政治等,但它主要來源於我們的精神世界。具體來說,缺乏幸福感主要有幾個原因:壓力過大工作壓力[……]

Read more

身心健康

陽光型抑鬱症更危險

文/李蕊一個整天樂呵呵、滿臉陽光的人也會得抑鬱症,而且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抑鬱症—陽光型抑鬱症!所謂陽光型抑鬱症,即把鬱悶、委屈、憤怒等情緒掩藏起來,表面上給人陽光、快樂、充滿激情的感覺,而長期無法宣洩而成的憂鬱症,症狀有「幻想逃離現有環境」, 「領導面前積極背後消極」等等。患者往往會把自己真正的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