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大陸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院長金力教授領銜的團隊,攜手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汪思佳研究員團隊、愛丁堡大學鄧尼斯‧赫頓教授團隊,歷時近8年研究,首次發現人類指紋花紋形成並非與皮膚發育相關通路有關,而是由肢體發育相關基因決定。
這一關鍵發現,為疾病易感性的關聯研究提供了重[……]
【本報訊】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稱,即使每週只喝幾杯葡萄酒或幾杯啤酒,也是有害的。
為瞭解飲酒在多大程度上有害,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分析了超過3.6萬名成年人的資料,發現少量和中度飲酒都會導致總腦容量減少。
研究人員證明,飲酒越多,這種關係就越強。例如,在50歲人群[……]
【本報訊】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日前發佈一項新研究說,懷孕前父母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對他們小孩的成長、發育以及長期健康極具影響。
該校學者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英國期刊《柳葉刀》上發佈了3篇系列報告。報告說,已有證據顯示吸煙、較多的酒精和咖啡因攝入、營養不良、肥胖、膳食等因素不僅會對胎兒產生影響,還有可能帶來出[……]
【本報訊】澳洲格里菲斯大學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肺炎衣原體可通過鼻腔侵入大腦,從而誘發一些可能導致阿滋海默病的致病因素。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
參與研究的格里菲斯大學孟席斯健康研究所副教授珍妮‧埃克伯格表示,他們此前已發現包括肺炎衣原體在內的幾種微生物,可在24小時內通過鼻腔和大腦[……]
【本報訊】一些慢性疼痛患者經常要與體重鬥爭。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雜誌近日刊載的一項研究發現了這個現象的一種解釋,即當一個人經歷疼痛時,大腦中負責快樂的區域會受到影響。這項發現可能揭示了慢性疼痛與飲食行為改變相關的生理機制,這種變化可能會導致肥胖的發展。
從食物中尋找樂趣來自大腦對食物的反應。[……]
【本報訊】通過觀察他人經驗進行學習是一種進化優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的一項研究發現了這種學習方式的腦神經回路。
發表在美國《細胞》雜誌上的研究表明,位於大腦半球內側的前扣帶回與基底外側杏仁核可相互合作,讓大腦完成這種間接學習。前扣帶回的主要功能是評估社會資訊,基底外側杏仁核則在處理情感方面發揮[……]
【本報訊】加拿大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名為「心臟營養素-1」的蛋白質能有益心肌細胞擴大,使心肌健康增厚,從而增強心臟功能。這一發現為治療心臟病提供了新方法。
負荷增加、激素刺激等因素都會導致心肌肥厚,其中鍛煉和妊娠導致的生理性心肌肥厚是有益的,而異常狀況導致的病理性心肌肥厚則會損害心臟。
兩種情況下,[……]
【本報訊】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說,該組織研究人員研發的一種突破性技術讓疫苗能在常溫下保存,從而便於將疫苗運輸到缺少冷藏供應鏈的偏遠地區。
研究人員在日前發表於國際期刊《生物材料學報》的論文中報告,用一種被稱為「金屬有機框架(MOFs)」的可溶性晶體材料,封裝了一些活病毒疫苗,發現這種晶體材料可[……]
【本報訊】英國衛生安全局日前宣佈,變異新冠病毒Omicron毒株的亞型變異毒株BA.2已被該局認定為「正在調查的變異毒株(VUI)」,近期英國和其他國家報告的BA.2毒株感染病例正逐漸增多。
該局當天發表聲明說,英國已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確診426例BA.2變異毒株感染病例,迄今發現的最早病例可以追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