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免疫治療找到後備軍

要聞

【本報訊】慢性肝病肝內炎症是如何發生的?有什麼辦法控制?最近,肝臟領域權威雜誌《肝臟病學》線上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馬雄教授團隊關於肝內新型免疫調控細胞—髓系抑制細胞的最新研究成果。
 該研究發現,在慢性肝病患者特別是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患者中,外周血和肝內均出現髓系抑制細胞的明顯積聚。如果能有效地擴增體內免疫調控細胞,就可能抑制過強的炎症反應,從而發揮治療作用。
 對於慢性肝病肝內炎症的發生原因,一般認為,肝臟受到致病因素攻擊時,體內的免疫細胞會集中到受損部位開展清除行動,而反應過於激烈,可能會發生局部炎症和組織受損。
 據馬雄介紹,他們的研究納入了148名慢性肝病患者,其中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患者55名,並與45名正常對照者進行比較髓系抑制細胞的數量、表型和功能特性。研究發現,在慢性肝病患者特別是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患者中,外周血和肝內均出現髓系抑制細胞的明顯積聚。原來,肝臟內細胞如肝細胞和膽管細胞在受到損傷時會發出求救信號—一種炎性因數(CCN1),而後者可招募並且擴增骨髓裡的髓系抑制細胞,到肝臟炎症部位抑制過強的炎症反應。因此,這種免疫細胞是維持慢性肝病患者肝內免疫穩態的重要負性調控細胞,並具有潛在的免疫治療價值。如果能有效地擴增體內免疫調控細胞,就可能抑制過強的炎症反應,從而發揮治療作用。
 相關論文闡述了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臟和骨髓之間存在活躍的免疫對話,進一步拓展了慢性肝病的臨床診治思路。張海燕和連敏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馬雄教授為最後通訊作者。
 下一步,馬雄教授團隊還將在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專案的支持下,對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的臨床診治和免疫學發病機制開展進一步研究,特別是在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的相互作用、免疫細胞調控機制、腸—肝免疫對話方面,尋找潛在的治療靶點和處理手段。

要聞
吸煙易使大腦萎縮

【本報訊】美國研究人員一項研究發現,吸煙會導致大腦組織減少,雖然戒煙可以阻止這種損傷,但無法使已損傷 …

要聞
牛羊的肉和奶中一種物質有助抗癌

【本報訊】一項新研究說,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肉和奶中有一種物質能啟動抗腫瘤的免疫細胞,有潛力幫助對抗多種 …

要聞
兩血癌藥併用對大腸癌更有效!?

【本報訊】美國密西根范安德爾研究所(Van Andel Institute)的團隊研究發現,將表觀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