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醫實證研究思路與成果—兼談台灣在 「國際東洋醫學會」 的參與

要聞

(本報訊)中醫實證研究對於從事中醫研究是極為重要的工作,中醫向來著重以整體觀的診療手段-四診(望、聞、問、切)為診斷方法及辨證論治之重要準則。筆者認為台灣在中醫實證醫學的研究思路與成果,可以為現代醫學發展中貢獻重要的環節。中醫望、聞、問、切四診研究成果對於臨床應用與中醫藥理論是最基本且迫切需要的。因此,筆者在擔任臺灣之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任職(2002-2009)主任委員期間,十分努力於帶動台灣產、官、學、研各界,重視將結合現代科技,醫療服務、研發醫療儀器及發展完整診斷病歷紀錄,以便經由詳細觀察及診斷病患病情,探究病與證之特性,提升醫療品質,朝向 「實證醫學」的境界邁進。此外,臺灣在中醫藥現代化及國際化方面的成就與成果也受到國際的肯定。
臺灣之中醫藥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的前身—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在1995年11月1日成立。該會設有研究發展組,專責研究發展之規劃及管理工作,依據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組織條例」,研究發展組掌理下列事項:(一) 關於中醫診斷、中醫藥臨床評估及其研究發展事項。(二) 關於針灸、經穴之臨床療效評估及其研究發展事項。(三) 關於中藥製劑及劑型之研究改進事項。(四)關於中藥材基原、品質、性味、歸經及主治之研究事項。(五)關於國內外中醫藥學術交流之推動事項。(六)、其他有關中醫藥研究發展事項。筆者任職主任委員期間,始終將中醫藥科技研究列為重點業務項目之一。
筆者在擔任臺灣之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任職(2002-2009)主任委員期間希望該會藉由有系統的進行中醫藥科技研究,能提昇中醫藥品質,提供科學化研究數據,以符合時代需求,促進國民健康,並達到中醫藥全球化之目標。也以國際東洋醫學會副會長暨台灣分會會長身份(2002-2010)積極推動台灣在 國際東洋醫學會」的參與,曾兩度帶領團隊到國際東洋醫學會理事會中,爭取到第十二屆(在臺北舉行)及第十四屆的國際東洋醫學會(在臺北舉行)學術大會之主辦權。
其後,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黃林煌主任委員及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黃怡超司長也都重視爭取國際東洋醫學會學術大會之主辦權。我國代表團於2012年十五及十六日赴韓國首爾參加第十六屆東洋醫學會,也成功爭取到第十七屆(在臺北舉行)的主辦權,同時也辦理了回顧展。其後,宜信也全程與我國代表團持續努力,歷經艱難,再次爭取到第十九屆的(在臺北舉行)主辦權。由台灣承辦 「國際東洋醫 學 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riental Medicine; 簡 稱ISOM) 」 的 「第 19 屆 國 際 東 洋 醫 學 會 學 術 大 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 Medicine; 簡 稱ICOM )」,即將於今年11月24至26日正式登場。臺灣從第七屆(在台中舉行)首度爭取國際東洋醫學會學術大會之主辦權,迄今已獲得五次主辦權(附表一)。
國際東洋醫學會學術大會是備受國際重視的二年一度的盛會,對於台灣更是意義重大。今年的大會主題為 「傳統醫學在急重症的應用─前瞻與挑戰」,更是展現了突破現狀的強烈企圖心。多年來,台灣中醫藥界學者的學術成果及表現,常受到大會的肯定。例如,在由台灣主辦的第14屆國際東洋醫學學術大會上,共發表302篇論文。其中,台灣就發表了187篇論文。今年(2018) 台灣為持續貢獻國際社會,中醫藥界更召開了十餘場籌備會,準備了許多很有價值的學術論文,期待在此重要的國際舞臺上,共同見證台灣傳統醫學的普世價值,宜信也參與理事會及籌備委員會全程見證了此一過程,以前主任委員(CCMP)及前副會長(ISOM)身份傳承經驗,除深受感動外,也感到與有榮焉。
回顧過去,筆者擔任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CCMP)主任委員及國際東洋醫學會(ISOM)副會長以及台灣分會會長(ISOM)的身份,帶領台灣團隊爭取到由台灣承辦第14屆 「國際東洋醫學會學術大會(14thICOM)」在臺北召開。隨並召開籌備委員會,與會委員共同推舉了林昭庚教授擔任了 「第十四屆國際東洋醫學會學術大會(14thICOM)會長」;是台灣繼第7屆、第12屆之後,第3度承辦此重要學術活動,那屆所訂的主題為: 「東洋醫學之全球化」。該年,總計有12個國家參與,大會共有302篇學術論文發表,而在302篇論文中,台灣學者發表了187篇,佔大會總論文發表數近62%;另韓國學者發表了62篇,日本學者也發表了19篇。回顧國際東洋醫學會學術大會之歷史,國際東洋醫學會學術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 Medicine)簡稱ICOM。學術大會之本部–國際東洋醫學會(簡稱ISOM)設在韓國漢城市,該會的宗旨在於研究與發展傳統東方醫學,成立於1977年,首屆學術大會在漢城舉行。ISOM創會之目的在於研究發揚東洋醫學,並促進國際間對於傳統醫學之學術交流及資訊交換,更擴大傳統醫學之國際性發展,以增
進人類健康。其後ICOM在韓國之慶州(1980.9.25-27)、瑞
士之洛桑(Lausanne,1983.4.12-15)、東京1985.10.18)、
漢 城 (1988.11.7-9) 、 京 都 (1990.10.19-21) 、 台 中(1992.11.20-22) 、 漢 城 (1995.11.10-12) 、 拉 斯 維 加(1998.7.24-26) 、 東 京 (1999.4.27-28) 漢 城(2001.10.11-14)、及臺北等地舉行。 國際東洋醫學會成立至今已辦理過十八次國際性學術大會,原則上每兩至參年舉行一次。 自第一屆起台灣中醫藥專家學者均會出席此一盛會,並擁躍提出論文發表。 第七屆東洋醫學會研討會於1992年在台中舉行外,筆者在第十一屆國際東洋醫學會理事會中,與台灣代表團隊(ISOM理事)爭取成為第十二屆主辦國者,我國三位理事在會中說明目前台灣發展中醫藥之情形,獲得大家一致同意並委請我主辦第十二屆大會。筆者有鍳於舉辦此種國際性中醫藥大會不僅可藉以發揚中醫藥傳統文化,並可敦睦國民外交,更有助於提昇我國傳統醫藥學在國際學術之地位。因此積極推動及編列預算支持第十二屆國際東洋醫學研討會,由我國負責主辦,並已於2003年11月6-9日假臺北榮民總醫院舉行。
關於國際東洋醫學會成立至今所辦理過的十八次國際性學術大會皆以學術研究與訊息互相交流為目的,這個大會向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認可並獲得支持,大會(ISOM)理事共有18位,我國有副會長1席及5席理事。第一屆ICOM於1977年在韓國漢城舉辦,主題是 「東方醫學」;第二屆ICOM於1980年在韓國慶州舉行,主題為 「二十一世紀東方醫學與西方醫學」;第三屆1983年在瑞士洛桑舉辦,主題是 「慢性疾病」;第四屆1985年於日本京都舉行,主題為「東方醫學的發展」;第五屆1988年在韓國漢城舉辦,主題為 「以東方醫學為治療醫學」;第六屆1990年在日本東京舉行,主題是 「傳統與科學」;第七屆1992年由台中中國醫藥大學主辦,主題是 「慢性病治療與展望」;第八屆1995年在韓國漢城舉行,主題為 「東方醫學臨床治療的未來展望」;第九屆1998年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主題為「東方醫學臨床治療的未來展望」;第十屆1999年在日本東京舉辦,主題為 「二十一世紀新醫學的科學與藝術」;第十一屆2001年在韓國漢城舉行,主題為 「東方醫學的研發與醫學科學的改革」。
第十二屆ICOM於2003年在台灣臺北,由全國中醫師公會聯合會、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及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辦,主題為 「後基因時代之東洋醫學及生物科技」及 「因應WHO2002年至2005年傳統醫藥及替代醫藥全球策略」。國際東洋醫學會,雖名為東洋醫學(Oriental Medicine)(以別西洋醫學),實在是發揚中國傳統醫藥,成立至今已超過40週年。台灣分別在1992年11月19日至 22日於台中中國醫藥學院舉行國際東洋醫學會第7屆大會,2003年11月6日至9日於臺北榮民總醫院舉行第12屆大會。
筆者為了增加台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以國際東洋醫學會副會長身份與台灣代表的理事們共同在第13屆國際東洋醫學理事會議,極力爭取由我國主辦第14屆大會,並獲得大會同意,著實感到光榮。 第14屆大會由中國醫藥大學、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及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共同主辦,第14屆國際東洋醫學學術大會之主題為 「東洋醫學之全球化」,已於2007年12月1日至4日假臺北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臺北市徐州路2號)盛大舉辦,在學者發表的302篇論文中,台灣就占了187篇,高居首位。大會同時安排5個專題演講,33個邀請演講,105篇口頭發表,159篇Poster論文。此外哈佛大學醫學院Osher研究中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顧問、美國國家科學院委員Eisenberg. David M.教 授 , 美 國 中 醫 雜 誌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Medicine)主編、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袁均蘇,民族藥理雜誌(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主編及荷蘭Leiden大學生理學系代謝學組教授Verpoorte R.,Planta Medica雜誌主篇Luc Pieters,以及日韓多位著名的專家學者都將蒞會演講。台灣在歷年在科技研究中,也都將中醫輔助診斷儀器列為徵求研究重點項目。筆者認為任職期間推動產、官、
學、研合作進行超過60項計畫,包括脈診、舌診、聞診(語音分析)、超音波針灸儀系統及專家診斷系統等中醫望、聞、問、切四診相關研究。其後,並委託台灣中醫診斷學會,將過去各界中醫診斷也作了整體性檢視和回顧。除探尋研究脈絡,整合台灣各學界進行中醫診斷實證研究,並架構了學術平臺,從而建立台灣中醫診斷研究成果資料庫,並編輯成專書—臺灣中醫診斷實證研究成果摘要彙編,以提供中醫診療研究專業人士未來學術發展參考之用。筆者認為透過第14屆大會中醫臨床
專家學者們的發表已將台灣在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進行中西醫結合的成果,及台灣醫學工作者和病人營造的醫療新世代,藉著東洋醫學學術大會互相切磋與交換機會介紹給全世界。
第十九屆大會即將在臺北市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筆者認為多年來台灣研究成果經由摘要彙編,對於勾勒台灣中醫診斷整體研究之初步模型,很有助益。且對於為台灣之專業學術團體架構一溝通平臺,及後續台灣建立中醫診斷研究成果資料庫、各種中醫診斷輔助儀器及工具之數位典藏及中醫診斷研究人才資料庫等工作,也奠定良好基礎。更進而促成了台灣中醫診斷學會等專業團體之成立,及為台灣中醫診斷實證研究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台灣除上述成果外、在中醫全全面納入全民健康保險、中西醫結合現代化教育,及推動中醫專科醫師制度等方面的成果,也都值得向大會及來自全世界與會的專家學者分享。

要聞
吃紅肉要注意!與慢性腎臟病風險有關

【本報訊】美國克裡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與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 …

要聞
吸煙易使大腦萎縮

【本報訊】美國研究人員一項研究發現,吸煙會導致大腦組織減少,雖然戒煙可以阻止這種損傷,但無法使已損傷 …

要聞
牛羊的肉和奶中一種物質有助抗癌

【本報訊】一項新研究說,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肉和奶中有一種物質能啟動抗腫瘤的免疫細胞,有潛力幫助對抗多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