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真我

身心健康

文/強尼
這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理論:我們生活在一個個社會角色中,而常常失掉了自己的 「真我」。我們每個人真的有 「真我」嗎?這似乎是個問題。
丹麥哲學家克爾凱戈爾曾說,當一個人向別人介紹自己:姓名、出生地、住址、職業、愛好等等,總有一些東西剩下來—那就是自己的「存在」,不能被思考和言說。這剩下的東西,或許就是「真我」。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人一出生,就被 「拋入」社會,成為 「常人」—被社會文化環境所塑造,自覺遵循各種習規,直到有一天,經過 「畏」和 「煩」,決心要徹底改變自我,才會去追求一種 「真我」的生活。其實,我們找不回 「真我」,因為它不存在。以孔子方法論來推論,人的本性,在沒有和他人產生聯繫之前,其本質是 「空空如也」。因此,我們沒有一個與生俱來的 「真我」,只有一個隨時生成的 「真我」。 「真我」無法找回,卻可踐行。
無論是當君子,還是做小人,都是 「真我」的選擇。每天 「三省」的曾參,到了晚年,有過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人生之嘆,因為他深知,君子小人之間,常常只是一念之差。荀子也說: 「故小人可以為君子,而不肯為君子;君子可以為小人,而不肯為小人。」
這說明人性有一種 「不確定性」—有變壞的可能,也有改善的空間。這樣, 「修身」便成了人生的必修課。按照孔子的教導,修身有兩個方法:一是 「克己」,二是「改過」。克己,是消除惡念,為人生劃出 「不為」的底線,避免人性向 「惡」的深淵墜落;改過,是改正過錯,讓不完美的自己完美起來,讓人生有向 「善」的追求和快樂。
「改過」推而廣之,便是 「改造思想」—從改造 「舊我」到培養 「新人」,理由堂皇。 「克己」和 「改過」,可以用來培養品德,也可以用來灌輸觀念。大道多岔路,一不小心就會走偏。這裡,更根本的問題是:如果人性可以改造,那麼,誰來改造我們呢?

身心健康
睡得香 讓自己有個好心情

近日,有幾個朋友諮詢失眠的問題。失眠讓他們感到很痛苦,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不想做事情,對以前喜歡 …

Uncategorized
過度虛榮會加重自卑

文/高嘉悅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虛榮心,自卑的人同樣如此。自卑的人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自 …

身心健康
冥想讓人更聰明

隨著大腦掃描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正念冥想可以實實在在地改變大腦,給我們帶來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