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樣應對慢B重型肝炎

傳統醫藥

文/王融冰 重型肝炎是多種原因引發的肝功能衰竭,隨原因不同,病理階段不同,證型有別,中西醫臨床處治方法既有區別也有關聯。隨著預防以及抗病毒治療的推廣,中國大陸最常見的慢性B型重型肝炎—肝衰竭Ⅰ型發病逐漸減少。
由於重型肝炎足以毀滅生命,還是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多年救治過程中積累的辨證思路與治法也值得認真總結。
抗病毒治療提高救治成功率
慢B重肝病死率曾高達70%~80%,近3年來大幅下降,抗病毒治療功不可沒,同時,中醫藥的作用得以發揮,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取得更高療效也是重要原因。對2007年治療的慢B重肝147例與抗病毒治療進行相關性分析,病死率約42.86%,其中入院超過兩周的115位患者中,使用核苷類抗病毒治療的達87.83%,病死率26.96%,中醫藥參與治療的人群病死率更低。值得注意的是,有抗病毒適應症的人群比例越高,恰當的抗病毒治療救治成功率越高。也有部分患者雖病毒載量高,其肝功衰竭殆盡,雖抗病毒有效,仍不能挽回生命。
還有的患者病毒載量很少或陰性,應針對其誘發原因治療未必用抗病毒治療。抗病毒藥物的選擇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同時兼顧到抗病毒顯效後的免疫增強可能會加重肝損傷。
統計還發現,本組病例在既往抗病毒治療過程中發生慢性重型肝炎25例,占21.74%。抗病毒治療可明顯降低慢性B型重型肝炎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中醫辨證逐步達成共識
辨證論治是中醫特色,中醫通過採集四診資訊、分期、分型,對疾病的病機認識更加深入。然而中醫治療的武器(天然藥物)沒有變化,所以仍需堅持傳統治則為主。
慢性病迅速加重,其特點多是本虛標實。導致慢重肝惡化之邪有多個,其一,是久羈體內為患的B肝病毒,其性濕濁粘膩,深入經脈、血液、臟腑。其二,患者自身生理病理產物,成毒為患。其三,新邪侵擾,合而為患,此時對於本已虛損的機體而言,毒邪酷烈暴戾。因此慢B重肝一旦到進展期,中醫治療多從清熱、解毒、利濕、化瘀入手,驅邪以留存正氣。此刻如爭峰奪路,應中西醫協同抗毒、驅邪。待病情相持期至身體恢復期,可以逐步提高扶正比重。多中心臨床研究的 「十一五」科研項目完成後,將會對慢B重肝衰竭Ⅰ型中醫辨證各型所占比例及療效用資料表達,中醫藥治療的最佳時段也將會顯現。
深化病機認識改進治法治則
對於肝性腦病治療重心的轉變,是中醫對病機認識與時俱進的典型例證。從羚羊角、鉤藤、安宮牛黃治療,到大黃灌腸釜底抽薪,源於中醫上病下治,恰合於現代醫學阻斷氨與內毒素的產生代謝路徑。近年來,中藥灌腸法在重型肝炎治療中廣泛應用,提高了療效。
同時,也應看到任何方法都有一定的適應症和局限性,應建立一定的執行標準和全面觀察評價療效,否則,過度使用灌腸療法會帶來不良反,因為清熱解毒涼血祛濕的治則同時包含了抗內毒素對肝臟造成的二次打擊。中藥涼血、養陰類藥物具有抑制免疫損傷,保護組織細胞作用,與抗內毒素方藥配合可起到協同作用。
先辨病後辨證緊守主線病機
目前臨床多是採用先辨病後辨證。由於慢重肝合併症很多,甚至在某一時段合併症會致死,這就形成了以主證治療為基礎,隨時防範和處理併發症,優先解決主要矛盾的臨床指導思想。當致死性併發症出現時,必須全力阻擋化解,西醫藥多層次治療較方便,中醫藥的調整相對見效較慢。
臨床實踐證明,現代醫學的抗病毒治療是多數病人需要的,改變了支援療法延長生命但不降低病死率的局面,也使中醫藥發揮作用的大背景發生了有利的變化,中西醫藥協同治療重型肝炎降低病死率已成現實。
恢復期雖體虛不必急於大補慢重肝的肝衰竭是危證,雖不似心腦血管病必須隨時監護生命體徵,但及時發現並及時處理高度腹脹、昏迷、出血、併發細菌感染等,對預後有重大影響。即使在沒有併發症,處於肝壞死進展期的護理也異常重要。
情緒安定、多臥床、低脂肪、高熱量、少食多餐、顧護胃氣是關鍵、臟腑通暢應全面顧及。肝壞死被頓挫後,病情還會持續相當長時間,及至病情穩定至肝功恢復也尚需時日,多需數月。此階段食補可根據食慾和消化能力,藥補必辨清體質,順其自然,循序漸進,應以養胃、促進肝功恢復為首,雖體虛不必急於大補,舒肝養胃即為補。

傳統醫藥
改善胃健康 穴位按摩來幫忙

《靈樞‧五味篇》中說:「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水穀」即指吃進 …

傳統醫藥
總燒心 要肝胃同治

文/石筱璿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吃了太熱或太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吃飯速度太快、喝酒太多而 …

傳統醫藥
前列腺癌術後補腎有用嗎

文/林麗珠 問:我今年68歲,剛剛做完前列腺癌切除手術,也做了化療。手術後到現在身體有點虛弱,胃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