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揭秘五種不同體質的秋補法

傳統醫藥

中醫認為,每個人的體質都是不一樣的,因此,不管在飲食、作息還是運動等方面都是不一樣的。比如,秋季進補,如果體質不同的話,補法也不同哦。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瞭解一下吧!人的體質不同,常見的有這五種,火體、陰虛體、氣虛體、寒體、燥體,而這五種體質的人在秋季出現的症狀也會有不一樣的,因此,解決的方法也會存在一些不同。火體這類人比較多,多以年輕人為主。這類人在秋季會口臭、口乾、唇乾、上火、口角爛、牙齦爛、便秘。楊力說普通的秋季潤食」已不能緩解這些症狀,因此需要喝一些中藥泡飲,可以選擇金銀花3克、黃苓3克、麥冬3克、桔梗3克、甘草3克、菊花3克沖泡,症狀如還不能緩解可以再加大黃1~3克。另外,在飲食上可以吃杏仁,還可以吃帶苦味的蔬菜如苦瓜、油麥菜、白蘿蔔、黃瓜等。陰虛體此類人在這個季節除有「秋燥」的普遍症狀外,還伴有五心煩熱(胸心、手心、腳心)、心煩、傍晚臉紅等。這類人平常要加養陰的藥:枸杞5克、麥冬5克、黑玄參5克、桔梗5克、甘草3克,泡水喝。氣虛體氣虛體質的人出來平時會有秋燥的症狀之外而且還會有氣弱、脈弱的現象。這類人進補的話,可以選用沙參、麥冬、桔、甘草3、再加西洋參片一起泡茶喝。寒體此類人除了有「秋燥」症狀外,還會有胃寒、舌苔白、怕寒、怕冷,不能吃涼食,皮膚乾裂。因此這類人不能吃涼藥、涼食,要吃白色潤肺的食品如豆漿、牛奶、甜杏仁、銀耳、百合、白梨,但寒體的人在吃百合、白梨時一定要煮一下,這樣能達到不寒而潤的效果。另外可以多喝銀耳百合小米粥。在藥飲方面,可以採用西洋參3克、桔梗3克、麥冬3克、生薑3片、乾草3克,泡水喝。燥體這類人肺胃燥熱,表現症狀鼻子乾、嗓子乾、大便乾,沒有口臭,牙齦不爛,可以多吃潤肺,養陰生津的食物,如藕粉、冰糖銀耳、秋梨、香蕉、蜂蜜。可以採菊花2克、麥冬5克、桔梗5克、甘草3克,泡水喝。秋季是個多事季節,很多疾病會在秋季復發,因此,秋季一定要做好養生防病工作,那麼,秋季該如何養生?看看下面中醫的介紹。秋季中醫養生靜情緒人們對秋天的形容,總離不開蕭瑟這個,萬物都會從興盛變成衰弱,草木由榮轉為枯竭,這就體現了蕭條頹廢的景象。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淒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鬱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秋分過後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遊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行起居秋分的時候,陰陽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幾乎一樣長短,隨後又會出現白天縮短,黑夜延長的現象,而且天氣也將會逐漸陰冷,所以人們的生活起居作息也應該按照日常的規律來有所改變,儘早改變暑天晚睡早起,並且恢復早睡早起良好習慣。《黃帝內經》云: 「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時作息,避免貪睡多睡損人正氣,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損陰精。晝則寤(醒),夜則寐(睡)這種生理狀態與生俱來,是人類適應自然規律的表現。天體的運行、陰陽的變化促成了晝夜的交替,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寫照。順應四時節律調整作息時間,應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使血脈和暢,精充神旺。調飲食秋季飲食也應以平調為主,不宜大吃大補。人們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合性味的食材進行食療糾偏,體質虛寒者可適當進食溫熱助陽之品以溫陽補虛,體質燥熱者可進食甘涼滋潤之品以滋陰降火。甘涼滋潤食物有香蕉、甘蔗、蘋果、雪梨、荸薺、枇杷、桑葚、蕃茄、黃瓜、絲瓜、蓮藕、百合、沙參、麥冬、石斛、西洋參等。溫熱補陽食物有辣椒、花椒、生薑、蔥、蒜、韮菜、肉桂、茴香、榴槤、龍眼、荔枝、粟子、鱔魚、蝦、雞肉、牛肉、羊肉、鹿肉等。經過秋分之後,很多南方的地區天氣會越來越乾燥,而且秋涼陰寒之氣也會隨之加重,一些體質比較虛寒的人應該適量的進食一些具有溫熱補陽的食物,這樣就可以調平體內的陰陽,對身體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來襲的時候,再適量加入甘潤養陰之品,陰陽調補同樣有所效果。秋高氣爽防秋燥」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黃帝內經》說: 「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並為來年陽氣的生髮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 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當秋燥犯肺時,容易出現「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狀。因此,秋季養生,當以「防肺燥,護陰津」為主。1、多飲少言防肺燥:每天的飲水量不要因為夏季已過就有所減少,一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一般為2000毫升左右。此外, 中醫認為: 「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秋季飲水以溫熱為佳,大忌寒涼冷飲。「少言」是為了保護肺氣,每天不停地說話會傷氣,其中最易傷害的就是肺氣。所以,要「少說多乾」。2、少行房事保真陰:秋季要注意保護臟氣陰精,其中也包括腎精。因此,秋季養生,尤其不可縱慾,生活要有規律,有節有度。3、皮膚護理重保濕: 「秋燥」之時,風沙較多,保持皮膚濕潤的好方法就是晨起或晚睡潔面後,不要急於擦乾水跡,應輕拍面部以使餘水滲入,再進行保濕護理。另每週可自行做保濕面膜3~4次,以保持皮膚濕潤。秋涼乍寒適當「凍」中國大陸自古就流傳著「春捂秋凍」的養生保健諺語。「秋凍」的意思是說秋天到來之後,氣溫稍有下降,此時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要適當凍一凍,加強體育鍛鍊,使人體的抗禦機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身體適應寒冷的能力,有利於避免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但無論何種活動,都不宜過量,在周身微熱,在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行停止,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持陰精內斂,不使陽氣外耗。常言道: 「一場秋雨一場涼」,秋風肅殺,天氣漸涼,氣候多變,人易生病,因此稱為「多事之秋」。秋季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則易發生腹瀉。尤其是嬰幼兒,更是秋季腹瀉的易感人群。此外,秋季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等情緒,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起居上,應保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因早臥可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則利於肺氣之舒展,且防止收斂之太過。另外,冷水浴也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秋季食療勿亂「補」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應適當進補,以養陰氣。但進補雖然重要,卻不可亂補。大體上,秋季進補,有以下五忌:1、忌無病進補中醫認為: 「有病病受之,無病人受之」。無病進補,既增加了開支,又傷害了身體。比如,無病長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發肥胖;無病服用過量魚肝油,會導致血中膽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2、忌慕名進補認為越有名、價格越高的補品越能補益身體,是現代人養生的一個誤區。比如,人參價格高,是補品之王,但若不辨體質,肆意濫服的話,則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3、忌虛實不分中醫進補的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及血虛之分,只有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便會適得其反。4、忌多多益善適可而止,過則為害。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是有害的。因此,進補要適量。5、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不是科學的養生方法。是藥三分毒,能不吃藥,最好別吃藥。切記:藥補不如食補。結語:秋季是進補的季節,在進補的同時,需要看下自己是什麼特質的,因為不同特質的人,進補方法是不一樣的,民眾一定要注意。除此之外,秋季需要多注意休生養息。

傳統醫藥
改善胃健康 穴位按摩來幫忙

《靈樞‧五味篇》中說:「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水穀」即指吃進 …

傳統醫藥
總燒心 要肝胃同治

文/石筱璿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吃了太熱或太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吃飯速度太快、喝酒太多而 …

傳統醫藥
前列腺癌術後補腎有用嗎

文/林麗珠 問:我今年68歲,剛剛做完前列腺癌切除手術,也做了化療。手術後到現在身體有點虛弱,胃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