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中的民意

傳統醫藥

民意似乎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詞。有學者說: 「天大地大,民意最大」。只要是熱點事件,它的身影總站在最前面。從被判死刑的藥家鑫案,到染色饅頭之類的食品醜聞,總能看到民意的洶湧。眼下政府出臺一些法規,也多了徵集民意這個環節。重視民意,敬畏民意,肯定是一件好事。現代社會,本質上說就是民意社會。一項公共決策是否合法,標準之一,就看它是否符合民意。但對於民意的真正含義,我們卻極少探討。其實,政治制度不同,言論環境不同,都會對民意有不同的理解。中國傳統社會,顯然不是民意社會。但儒家學者,卻對民意做了很多思考。比如《尚書》說的「民惟邦本」「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今文尚書》說「天聰明,自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左傳》說「民,神之主也」,都在強調民意的重要。這些論述中,儒家並未單純地探討民意,而是多了一個仲介的天」。「天」在儒家看來,大致和今天「自然法則」的意思相近。合乎「天」就是合法,違背「天」就是違法。天不只是人的最高信仰,也是所有人必須無條件服從的法則。因為在古人眼中,天才是人與萬物的終極裁判。可以說,儒家對民意的思考,已超越了國家和君王,帶有一定的終極意義。民意不僅是世間的中心,也代表了天意在人間的落實。盧梭很早對民意作過研究。他認為,民意可分為公意和眾意。公意是國家全體成員的普遍意志,它的著眼點是公共利益。眾意主要著眼於私人利益,也即個體私意的總和,也就是現在常說的不同利益集團的意志。盧梭認為不同利益的共同之處,構成了社會,因此治理社會應完全根據公共利益。眾意較易辨識,公意則抽象得多。公意有時與眾意一致,有時又與眾意相矛盾。在過去的專制社會,權力擁有者常會假借公意的名義,來實現自身集團的私意。由於不同的民眾,對公意理解千差萬別,並不存一個事先給定的公意。所以盧梭認為,只有通過理性討論和投票形成的公意才是可信的。當然,這是公意的理想狀態,即讓民眾經過公共參與和討論達成共識和意願。但事實上,這種理想狀態實現起來,卻很困難。在現代社會, 公共決策須以民意為依歸, 已是常識。如何在公共決策中,準確判斷與體現一個社會的民意, 在今天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對民意研究得越清晰, 越有助於民眾對社會進行批判性思考,也有助於他們對各類社會議題的理解。當民眾參與公共生活的意願與激情越大, 全社會解決衝突和問題的能力, 也自然越高。一個重視民意的社會, 必然在察覺問題、反思問題與共同行動等方面, 變得更為公正和有效。當然,這一切的前提, 是我們要對民意有更清楚的認知,有真正的敬畏。

傳統醫藥
改善胃健康 穴位按摩來幫忙

《靈樞‧五味篇》中說:「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水穀」即指吃進 …

傳統醫藥
總燒心 要肝胃同治

文/石筱璿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吃了太熱或太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吃飯速度太快、喝酒太多而 …

傳統醫藥
前列腺癌術後補腎有用嗎

文/林麗珠 問:我今年68歲,剛剛做完前列腺癌切除手術,也做了化療。手術後到現在身體有點虛弱,胃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