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恐懼研究獲進展 為抑鬱症等治療提供靶點
- By : Cmreportny123456
- Category : 時事新聞
【本報訊】(記者王瀟雨)對危險產生適度的恐懼是生物自我保護的重要機制,但反應過度則會導致焦慮、抑鬱等危害健康的疾病。為什麼老鼠天生怕貓?為什麼有些人天生恐高、怕蟑螂?目前人類對先天性恐懼的神經環路機制還知之甚少。國際著名神經科學雜誌《自然.神經科學》以《背外側被蓋區中間神經元雙向調節嗅覺誘導的先天性恐懼》為題,線上發表了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段樹民院士和汪浩研究員的研究文章,報導了該團隊在先天性恐懼的神經環路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的新進展。研究團隊利用光遺傳學、動物行為學和病毒逆向追蹤等技術,發現小鼠大腦裡從僵核到背外側被蓋區這一通路在天敵氣味誘導的先天性恐懼中起到決定性作用。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小鼠聞到天敵氣味會馬上產生恐懼反應。在實驗中,選擇性刺激背外側被蓋區的中樞神經系統重要的神經遞質GABA能中間神經元,小鼠會產生相似的恐懼反應,且長期的刺激會導致小鼠進入焦慮狀態。有趣的是,背外側被蓋區中兩類不同亞型的GABA能中間神經元(PV陽性和SOM陽性)對恐懼反應具有完全相反的雙向調節功能。選擇性刺激PV陽性中間神經元會產生恐懼反應,而刺激SOM陽性中間神經元或者抑制PV陽性中間神經元會使小鼠不再對天敵氣味產生恐懼反應。上述新發現為恐懼誘發的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段樹民告訴記者,恐懼反應是生物遇到危險時產生的防禦性行為,這些行為可以是逃跑、癱瘓或者打鬥。動物在面對危險因素時為何會選擇不同的防禦行為反應?這些不同的防禦行為的神經環路基礎及其相互關係和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將是該團隊下一步要解決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