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秋季腹瀉
- By : Cmreportny123456
- Category : 傳統醫藥
文/許麗(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推拿科副教授)秋季是嬰幼兒腹瀉的高發季節。但是,這個時期的腹瀉與夏季因貪涼、食物腐壞、細菌感染等原因導致的不同,多是感染了輪狀病毒或其他腸道病毒造成的腸炎,稱之為小兒秋季腹瀉。因為秋季乾燥的氣候環境有利於病毒的生長和繁殖,如果家長和孩子不注意衛生,很容易出現腹瀉。小兒秋季腹瀉一般以6個月至6歲的孩子為主,尤以2歲內的寶寶多見,病程持續時間長,一般持續3~7天,且容易脫水,目前西醫並無有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家長需注意腹瀉期間寶寶的發燒與脫水情況,及時補充水分和注意腹部保暖,千萬不要擅自給孩子使用抗生素,否則會使孩子的腸道正常菌群失調,加重腹瀉症狀。中醫認為,腹瀉主要是由於感受外邪、內傷乳食,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而引起的,病變的中心在脾胃。由於脾胃受傷,飲食入胃,水穀不化,精微不布,為濕為滯,合汙而下,並走大腸,致成腹瀉。中醫治療小兒腹瀉的方法很多,以下介紹兩種家庭容易操作的辦法。四部推拿法簡便易學中醫推拿療法治療嬰幼兒腹瀉,強調辨證論治,重視手法補瀉,四部推拿法簡便有效,家長不妨一試。四部推拿法是通過緩柔手法刺激,可以達到健脾溫陽,增強腸道分清別濁功能,促進大腸對水分的吸收而止瀉,適合家庭自學操作。輕度腹瀉,每天推拿1~2次;重度腹瀉,應以藥物治療為主,配合推拿調理,每天2次。第一部:手部操作補脾:小兒正坐或仰臥,用食、中指夾住小兒拇指,在拇指末節的螺紋面處進行環行推摩300次。推動時,著力面呈螺旋形,動作要均勻,不要左右不穩。補大腸:從小兒食指尖沿其食指橈側向食指根直線推動200次。第二部:腹部操作揉臍:小兒仰臥位,腿微曲,用食、中、無名三指,做環旋揉動200次。順時針、逆時針方向都可以,手法應由輕到重,力度要適中,不要在表面摩擦。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兒整個腹部做逆時針方向的環旋摩動5分鐘。動作應和緩輕柔,協調放鬆,在體表著力。第三部:下肢部操作按揉足三里:一手扶住小兒小腿下部,一手用拇指端按揉足三里1分鐘。第四部:背部操作揉龜尾:小兒俯臥,用一手中指指端著力,尾椎骨端斜向上方向揉200次。指甲應剪去,動作柔和,避開肛門。推上七節骨:用拇指橈側從小兒尾椎骨端沿脊柱向上直線推至第4腰椎下200次。推動時,著力面呈直線單方向,動作要快。捏脊:捏拿小兒脊背部皮膚,從龜尾向上沿脊柱中線直捏到頸部,邊捏邊向上移動,每捏拿三次再向上提捏一次,重複操作10遍。動作要連貫,用力要均勻,不可擰轉。食療方利於小兒恢復小兒腹瀉期間飲食調理非常重要,原則是先要減輕胃腸道的負擔,逐漸調整飲食。如餵乳要縮短每次哺乳時間,減少哺乳量,延長間隔時間;恢復期要重視營養,逐漸增加粥、麵片等容易消化的食物。若腹瀉嚴重,最好不要飲用乳製品,或改用1/2稀釋牛奶,因為乳製品中消化不完全的糖類積滯在腸腔內,會進一步加重腹瀉。小兒秋季腹瀉可以配合食療,下面介紹兩個食療方。焦米湯:取一小碗大米,洗淨晾乾,入鍋乾炒,中火炒至焦黃。炒好直接加水,煮半小時後即可服用。米粉炒熟後可使部分澱粉轉變成糊精,糊精容易消化;炒焦後的大米很容易消化吸收,不易發酵脹氣,其碳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胡蘿蔔汁:取鮮胡蘿蔔一根,洗淨切成小塊,放入鍋內加水煮爛,去渣取汁。胡蘿蔔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黏膜上的細菌和毒素。小兒秋季腹瀉預後佳,若合理餵養,避免著涼,很易痊癒,家長不必太過焦慮。(陸桂芳湯婕整理)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