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與輻射事故防護知識要點Ⅰ

醫藥常識

1.什麼是核事故?

  核事故是指核設施或者核活動中發生的嚴重偏離運行工況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若有關的專設安全設施不能按設計要求發揮作用,則放射性物質的釋放可能會達到不可接受的水準。

2.急性放射病有幾種分類?

  急性放射病分為三類:即骨髓型、腸型和腦型放射病。其中,骨髓型放射病根據受照劑量不同又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目前,重度以下放射損傷病人可以救治成活。極重度骨髓型放射病、腸型放射病和腦型放射病還沒有救治成活的經驗,一般治療原則為減輕病人痛苦,延長存活時間。

3.撤離多遠才是安全的?

  在通常情況下,首要任務是限制輻射暴露的發生。主要通過疏散或隱蔽受影響人口,來減少放射性煙雲沉降的影響。根據大氣中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和當時的氣象條件(例如風向和降水等),並依據爆炸

的中心範圍,國家將會確定在多大半徑範圍內應採取緊急隱蔽防護措施。

4.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首先避免恐慌,及時收聽廣播或收看電視,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動。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況下,待在室內。

  碘片的服用要根據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評估事故狀態以後才能決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僅憑個人主觀臆斷或因恐懼而擅自服用。

5.與懷孕有關的風險有哪些?應該怎樣降低這些風險?

  由於碘片具有阻斷甲狀腺碘吸收的作用,對懷孕婦女服用碘片要給予特別的關注。首先,孕婦甲狀腺攝取放射性碘的幾率較普通成人要高。其次,胎兒的甲狀腺應給予保護,特別是在懷孕後的第二、第三孕期。然而,除此以外,在當前情況下並沒有特別的醫學理由表明要避免懷孕。

6.劑量與遠期效應有什麼聯繫?

  暴露於電離輻射可能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通過對原子彈爆炸倖存者、接受放射診療的病人、職業受照人群以及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輻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全身輻射劑量低於100毫西弗時,未發現明顯的輻射致癌效應。

  對日本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的調查研究表明,在遭受輻射後數年裡,患白血病的風險增加,在10年後患癌症的風險增加。在核事故情況下,如果放射性碘沉積在甲狀腺中,它會導致甲狀腺局部劑量效應,而不是全身效應。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經驗教訓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響因素,該事故造成年齡在0~18周歲的兒童暴發甲狀腺癌病例超過了5000例。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最大影響之一就是心理影響。這主要是缺乏風險溝通機制所導致的。因此,在核應急狀態下,建立一個良好的公眾交流機制非常重要。

7.低於多少劑量可以認為對健康沒有影響?

  流行病學統計研究表明,當劑量低於100毫西弗時導致癌症的風險沒有明顯增加。然而,電離輻射的線性無閾模型是輻射防護的基礎。這就意味著,理論上任何劑量的電離輻射均可導致一定的生物學效應,但是這種效應還無法在人類身上進行驗證。因此,我們無法說那個劑量水準就是絕對的零風險。在電離輻射防護中應盡可能遵循防護水準最優化原則(ALARA原則)。

8.在突發事件現場出現伴有外傷的放射性污染傷患時,公眾應如何自救、互救?

  在實施現場救護任務的應急救護人員到達以前,現場公眾可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以下搶救任務:(1)挖掘被掩埋的傷患;(2)滅火和使傷患脫離火災區;(3)簡易止血;(4)簡易包紮或遮蓋創面;(5)簡易固定骨折;(6)清除口鼻內泥沙,對昏迷傷患將舌拉出以防窒息;(7)給傷患服用隨身攜帶的藥品(如止痛藥);(8)簡易除污染;(9)護送傷患等。

9.核事故發生後,即使沒有受到輻射,也會感覺害怕,這是什麼原因?

  任何一次事故,不管是否已經或並沒有受到實際的輻照,都會有精神上的疲損和焦慮。這種情況歸因於人們對健康危險的自我感受,它部分取決於人們是否相信主管部門有能力和值得依賴,並且是否已經採取了迅速而有效的行動來控制輻射劑量。同時,醫學工作者應對工作進行必要的心理諮詢,解除心理恐慌狀態。

10.公眾在突發事件中及事件後應如何控制情緒和保持良好的心態?

  涉及核與輻射的突發事件易引起人們的恐懼心理。對此,首先要貫徹預防的原則。對於受到心理打擊的受害者,可以採取一些對內心有安撫作用的方法來解除精神緊張。有的受災者可能會出現某些不良行為,也有的表現為抑制、退縮、被動和消極的特徵,可能還有一些人出現失態的表現。這些情況要求心理學家必須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方法。患者的家屬和相關的人員應及時為有這些表現的人員安排心理治療。

11.哪些人員應接受心理衛生方面的幫助?

  災後應對產生心理障礙的人員給予心理衛生方面的幫助。通常,直接捲入大規模災難或者喪親、財產損失的倖存者是需要及時給予心理援助的潛在受災者;其次是與他們有密切聯繫的個人和家庭;從事救援或搜索的人員或者幫助進行重建或康復工作的成員和志願者也應考慮在內;在臨近災難場景時易感性高的個體,也可能表現心理病態的徵象而需要幫助。

12.隱蔽指的是什麼?

  指人員停留在或進入室內,關閉門窗及通風系統,以減少煙羽(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質的吸入和外照射,並減少來自放射性沉積物的外照射。

13.撤離指的是什麼?

  指將人們由受影響地區緊急轉移,以避免或減少來自煙羽或高水準放射性沉積物引起的大劑量照射。該措施為短期措施,預期人們在預計的某一有限時間內可返回原住地。

14.核事故後煙雲能飄浮多遠?

  這個是很難預測的。它取決於風速和其他氣象條件。

  釋放的放射性物質會造成多大的輻射劑量,它對健康有哪些不利影響呢?

  取決於釋放的放射性物質總量,公眾受到的劑量可能會在較低甚至很低水準的範圍。世界人均天然輻射本底劑量是2.4毫西弗/年,地區差異造成各地區的值會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達200毫西弗。

  對於核電站事故中釋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煙雲經過長距離的輸運後,是不大可能出現如此高劑量照射的情況。

15.早期的防護措施是什麼?

  早期是指發生核與輻射突發事件後的1天~2天內,對人員可以採用的防護措施有:隱蔽、呼吸道防護、服用穩定性碘、撤離、控制進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護是用幹或濕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動,可防止或減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穩定性碘能防止或減少煙羽中放射性碘進入體內後在甲狀腺內沉積。(續下期)__ 

醫藥常識
愛吃肉會讓人變笨嗎

「長期吃肉降低智商」的說法在網上到處流傳。傳言稱,英國科學家在8170名實驗物件身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 …

醫藥常識
吃對 吃好 破解營養焦慮

文/陳偉  民以食為天。現代人格外關注營養,為家人營養操碎了心,卻依然時不時陷入營養焦慮當 …

醫藥常識
會隱形的腸道 致命殺手

文/梁婧  「大家好!我叫結直腸癌。江湖人稱『腸道致命殺手』。我是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