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難民不斷壯大的悲情群體
- By : Cmreportny123456
- Category : 副刊
文/張慧
隨著海平面上升、洪水和乾旱等極端天氣頻發,全世界面臨著新的挑戰—氣候難民。被海水圍困的部落日頭西沉到大橡樹的枯枝背後,一聲槍響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查理斯島上響起。14歲的霍華德‧布呂內拿著來福槍站在叔叔房子的門廊上,盯著被他打死的野兔。妹妹茱麗葉蹦跳著下了臺階,去撿野兔溫熱的屍體。晚飯就吃燉兔肉。這是布呂內一家度過傍晚的日常模式。孩子們都很強悍,日益上漲的海平面逼著他們儘快成長。1955年以來,查理斯島因為海岸侵蝕、水土流失和海平面上升,失去了98%的土地。曾經9065公頃的島嶼只有129公頃尚存。生活在島上的Biloxi-Chitimacha-Choctaw部落,成員們的身份認同、食物和文化隨著土地一同消逝。這個小島最多時住著300人,現在只剩下60
人。10年前「卡特裡娜」颶風過境後,部落再也沒有舉行過祈禱儀式。這裡的自然資源一度讓島民自給自足,但隨著陸地面積銳減,居民的生計受到了威脅。「我們必須好好保管那些點二二子彈,還得靠它們獵食。」霍華德的叔叔克裡斯一邊說,一邊看著孩子們對著洗衣液的空瓶練習槍法。克裡斯是這個家族在島上的第十八代。他這一代人,目睹了鄰居們從自給自足到只能依靠雜貨店。「你現在看到的,只能算是這個島的骨架了。」他告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我們都不知道有過大蕭條,因為我們只需要以貨易貨。」比利歐特說,他在這裡長大、成家、養育子女,但他的孫輩早已離開小島,因為覺得這裡不適合生存。小島距離新奧爾良南部約120公里,距離墨西哥灣約24公里。進出島的唯一方法是通過1953年建成的環島路,但海水在侵蝕這條通道。路上的沙子、雜物說明漲潮時海水已覆過了路面。在風浪大的日子裡,即使晴空萬里,海水也能漫過路面。
每當強颱風過境,居民只有很短的視窗期決定是否逃離,否則就要蜷縮在家裡熬到風暴過去,因為整個島嶼將與世隔絕。「在這裡生活,人們總是在祈禱。」克裡斯的妹妹特蕾莎說, 「我總在想,上帝啊,別再來颱風了。但我知道該來的還是要來。」每次風暴之後,可能就有房子被摧毀,有人無家可歸。「氣候變化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我們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解決它。」部落副首領的女兒尚特爾說,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利用現有的條件,並且適應一切。」1月21日,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給了這個部落僅存的人口4800萬美元,讓他們遷出島嶼。但遷徙沒有那麼簡單。「我們沒有時間了。」部落領袖愛而伯.納坎告訴《國家地理》,過去的15年他一直在動員部落遷居。「我們等得越久,遭遇的颶風就越多。我也不願意放棄小島,但只能這樣做。這感覺就像拋棄了家庭成員。」「隨著小島消失,我們部落的凝聚力也就消失了。」尚特爾說, 「我們將失去全部文化。」理斯島的搬遷和安置計畫已經被提上日程。尚特爾相信,他們的遷移或許能為成千上萬面臨同樣困境的人樹立一座希望的燈塔。「這並不只是為了我們自己。」當部落找到新的棲息地,他們希望那些擔心安全而流落在外的部落成員能夠回歸,找回自己的文化和傳統。查理斯島上的居民,只是全球因為海平面上升而被迫放棄家園的兩億人中的一小部分。氣候可能成為中東、北非人口外遷的主因德國美因茨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和賽普勒斯研究所的研究稱,到2050年,氣候可能成為中東、北非地區人口外遷的主要原因。報告稱,屆時中東和北非可能因為氣候變化成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令氣候難民出現「戲劇性的增長」。更糟糕的是,巴黎氣候大會上達成的「全球氣溫升高不超過2℃」的協議,並不足以阻止這樣的悲劇發生。英國《衛報》稱,已經有科學家認為,敘利亞難民逃離家園既是因為戰火連天,也是因為氣候變化導致連年乾旱。而到本世紀中葉,世界將為流動的氣候難民付出難以想像的人力、財力和政治代價。報告的內容觸目驚心:如果各國政府無法兌現巴黎氣候大會上的承諾,中東和北非國家的冬季氣溫可能會上升2.5℃,夏季則平均升高5℃。到2050年,該地區的全年極端炎熱天氣將從目前的16天增至80天。天氣轉暖後,氣溫將始終高於30℃,最高氣溫可能達到46℃。到2100年,白天的平均氣溫在50℃將是尋常事。雖然全球都會受到影響,但中東和北非首當其衝。對本就缺少水源的國家來說,對水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告訴中東新聞網,由於人口增長和氣候變暖,人均可飲用水量將急劇下降。土耳其中東技術大學環境社會科學家依賽堪.圖爾汗指出,氣候變化是造成氣候難民多個條件中的一個,而有效的政府治理、社會穩定、持續的經濟增長與區域和平,都能減緩氣候難民的流動。雖然目前無法預測哪些國家將成為氣候難民的主要輸出國,但如果中東和北非的局勢如同今天這樣動盪,人口不斷增長,那麼到了2050年,歐洲要面對的難民危機將比今天嚴重得多。美國喬治城大學氣候中心負責人威奇.阿羅約在《衛報》撰文稱,根據她數十年對氣候變化的研究心得,極端天氣的影響會來得比人們預料的更快,其劇烈程度也會超出預期,比如,覆蓋格陵蘭島和南極西部的冰層融化的速度,就比2014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測的快得多。進入2016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已經要用英尺而非英寸來衡量,第一季度的平均氣溫已經刷新了歷史紀錄。北極融冰速度在加快,由於沒有冰山阻止風浪,阿拉斯加的美國原住民也加入了氣候難民的行列,遷移一個因紐特人村莊的經濟代價約為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8億元)。任何國家都不願公開承認這種難民身份當孟加拉灣的海水吞沒了房子和居民,住在孟加拉沿海地區的農民桑傑拉傷心欲絕,一度想要自殺。頑強的求生意志讓她活了下來。這位36歲的農婦為鄰居耕作維生,同時悄悄攢錢,希望移民到印度開始新生活。終於有一天,桑傑拉收拾了全部家什,登上一輛搖搖晃晃的公共汽車奔赴印度。幾經輾轉,她在新德里定居。「我已經接受了命運。」如今在一個印度家庭幫傭的她告訴印度新聞社, 「在孟加拉,我沒有未來。」孟加拉、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等國都可能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影響。孟加拉總理哈西娜
去年在演講中承認,到2050年,約3000萬孟加拉人將因氣候變化而移民。人們遷移的理由相似:氣候變化帶來的乾旱、颶風和海水毀掉了生計,人們沒有足夠的淡水進行生產。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氣候變化與移民報告》中,亞洲開發銀行稱,印度的3700萬人、印尼的2100萬人,將在2050年面對海平面上升帶來的生存威脅。雖然在全球尋找避風港的氣候難民數量急劇上升,他們的權益卻沒有得到國際法的重視和保護。「這些被迫離開祖國的人無法申請難民身份。聯合國難民公約並不保護他們,他們隨時可能被驅逐出境。」印度一名移民局官員告訴印度新聞社。德里大學社會學副教授賈努瑪西薩德瑞對此的解釋是: 「人人都知道氣候變化迫使人們遷徙,但任何國家都不願公開承認這種難民身份,否則就意味著大筆的福利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