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謠言跑得快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文/高陽

  「加熱口罩可以消毒」、「喝酒能預防新冠肺炎」、「抽煙的人不易被傳染」……疫情期間,各種真假資訊通過網路擴散開來,很多後來被證實是謠言。

  回看這些謠言,有些明明看起來很荒謬,為什麼還會有人相信呢?華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遲毓凱來告訴你。

  謠言,是指當前沒有可靠證明的陳述。其中或多或少暗含了一些真相,這是謠傳和小道消息得以傳播的根基。但其中言過其實或危言聳聽的部分,就在一些特殊心理下,變得可信。

焦慮心理

  在非常時期,人們生存、健康、環境安全都面臨不確定性,在恐懼、迷茫、疑慮這些負面情緒引導下,面對龐雜模糊的資訊,人們普遍更容易相信那些有「威脅性」的負面消息。

  很多謠言迎合了大眾的緊張焦慮心理,滿足了人們在危機環境下想要規避風險的訴求。香油滴鼻、吃維生素C、熏醋等這些民間土方一直在流傳,就是因為民眾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試一試。

從眾心理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其著名的《烏合之眾》一書揭示: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會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在群體壓力下,尤其在資訊不對稱的時候,每個個體的情緒極易被煽動。「大家都相信了,那我也就跟著信吧!」,隨著傳播謠言的人越來越多,謠言的可信度就隨之增高,形成一種放大的效果。例如,日本2011年大地震時引發搶鹽風波,此次疫情中市民搶購雙黃連、板藍根等。

存在認知偏好

  大部分人容易注意到「簡單、粗暴」的資訊,因為它們一目了然、一看就懂。

  很多造謠者深諳這種心理取向,在文章中大量使用修改過的截圖、視頻,使用大字型大小、加粗字體的醒目標題,加深受眾記憶。

  還有的偽裝成權威人士言論,比如放上鐘南山院士的圖片,加上自己要傳播的謠言: 「鐘南山院士建議鹽水漱口防病毒!」人們不喜歡複雜的推理,這種簡潔的口號和斷言就容易被人接受和傳播。

  此外,人們愛信謠傳謠,也與主流媒體和官方資訊發佈不及時有關。人本能地趨吉避凶,對風險更敏感,總想最快瞭解有關疫情發展和防疫的各種資訊,但是官方發佈往往需要一定的核實週期和批復流程,這就讓負面新聞跑得更快。還有,如果發佈的官方資訊不夠完整詳細,不能回答老百姓關切,存在資訊真空,也會給謠言傳播提供空間。

  遲毓凱建議,由於公眾對謠言容易先入為主,政府和媒體等相關部門要承擔起及時闢謠的責任,?明公眾鑒別真假資訊。官方要提高效率,重視資訊公開的及時性和完整性。

  而民眾要做到以下幾方面:提高科學素養,擴充知識面,提升對資訊的辨識能力;保持開放心態,多聽取各方意見,及時接受新資訊,不斷調整對疫情的應對方式,不陷在老舊的謠言裡;持普遍懷疑的態度,不確定時不要轉發,多問幾個問題「來源可靠嗎?其他人信嗎?符合常識嗎?」只要存疑,說明資訊可能是不準確的, 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心臟病用藥 不能想當然

心肌病是一類遺傳性心臟病,可引起多種臨床表現,甚至猝死。它和冠心病是兩種不同的疾病。雖然臨床表現可能 …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中高強度運動才能預防帕金森

【本報訊】以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成果表明,中高強度運動才可預防帕金森綜合徵,對男性保護效應更為 …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一麻醉藥可緩解抑鬱症狀

【本報訊】以色列特拉維夫醫學中心日前發佈一項研究結果說,注射使用的麻醉藥氯胺酮如果口服,可有效、快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