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傷寒論方須知藥量換演算法

文/蕭相如(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學中醫就必須學《傷寒論》,很多人碰到的共同問題是:《傷寒論》方中的藥量和現在的藥量怎麼換算?研究的人很多,意見並不一致,在此給大家一點建議。
 首先,對漢代的度量衡進行考證是必需的,不過無論怎麼考證,結果都不會真正地用於臨床。原因是每個時代都有通行的用藥規範,用量不可能照搬。因此,現在大家用《傷寒論》的方,藥量應該遵循現在的通行規則,比如麻黃湯中,用10克麻黃是常用量,也是有效的;一般的外感寒邪初期,都能一服汗出病瘥,說明將《傷寒論》中的一兩換算成現在的3克多是合理的。
 但山西的李可認為應該按照上海中醫藥大學柯雪帆教授的考證,將《傷寒論》中的一兩換算成現在的15克多,他自己就這麼用而且救治了許多危重病人。因此,很多醫生按捺不住了,紛紛效仿。
 需要注意的是,李可的用藥量不是常規,而是特殊,他所治療的病人大多是瀕臨死亡的危重病人,他用大量的附子主要是針對一些瀕死性的休克或心衰,就是中醫所說的殘陽欲脫,這時不用大量的附子確實不足以挽救欲脫之真陽;更何況也是死馬當做活馬醫,病人無論怎麼死都不意外,救活了那就是奇跡,所以李可這麼用是出於無奈,也是明智的,他也就能因此成為名醫。如果對於一個不急不重的慢性病人,即使病人陽虛,你也沒有必要用超大量的附子,更何況一般用常規量就能有效呢。
 還有一層意思是,現在醫生用藥都有法定要求,用超常規的藥量很容易導致醫療糾紛。超常規的藥量,只有李可所在的時代、李可所治的病人可以接受,若換做現在,即使可以救活病人,一般的醫院也是不敢輕易讓醫生用的。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醫生用藥不是充英雄好漢,比誰的用量大,而是根據病情的需要,用小量就有效你非用大量不可,該用大量你又不敢用大量,這些都是醫生「火候」不到的表現,臨床經驗和膽識都很重要。
 醫生應該永遠追求的是,用最小的代價、最小的藥量,獲得最大的療效。如果用10克附子就可以治好的病,你用300克附子雖然病人沒有死,那又有何意義呢?
 其次,要注意《傷寒論》中藥物劑量的比例。比如桂枝湯中,桂枝和芍藥都是三兩,等量,這個不能錯;桂枝的量大於芍藥,就成了桂枝加桂湯;芍藥的量大於桂枝,就成了桂枝加芍藥湯了。
 再比如,麻黃和石膏的比例,大青龍湯中麻黃的量大於石膏,而麻杏石甘湯中則是石膏的量大於麻黃,這不能顛倒,顛倒了就會出事。還比如,一般的方中甘草用二兩,而炙甘草湯和甘草瀉心湯中則用四兩,這也不能錯。

傳統醫藥
改善胃健康 穴位按摩來幫忙

《靈樞‧五味篇》中說:「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水穀」即指吃進 …

傳統醫藥
總燒心 要肝胃同治

文/石筱璿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吃了太熱或太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吃飯速度太快、喝酒太多而 …

傳統醫藥
前列腺癌術後補腎有用嗎

文/林麗珠 問:我今年68歲,剛剛做完前列腺癌切除手術,也做了化療。手術後到現在身體有點虛弱,胃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