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藥上的傣醫療法

副刊

文/韓曉雯(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

  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醫藥體系。傣醫藥是大自然的饋贈,熱帶雨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傣藥提供了天然的原材料。傣醫藥的經典書籍和秘方大多刻寫于棕櫚葉上,稱為貝葉經。

  傣醫藥目前仍有大量的秘方流落在民間。為了發掘、整理這些凝聚民間智慧的醫學文化, 中國大陸已將傣醫、傣藥列為重點發掘與整理的四個少數民族醫藥之一。

  睡藥療法又稱「暖雅」,具有上千年的歷史。2011年,睡藥療法入選中國大陸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是傣醫藥中唯一入選的非遺項目。在雲南當地,睡藥療法受到越來越多病人的歡迎,但在全國,這一獨具特色的療法並未被多數民眾知曉。一聽到「睡藥」這個名字,你也許會好奇,還能邊睡覺邊治療?其實,把睡藥解釋為「睡在藥上」更為合適。

  在對患者採用睡藥療法之前,通常要先給患者體檢。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熱、外傷出血、皮膚破潰的患者,以及易過敏者、孕婦、經期內的婦女不能使用睡藥療法。同時,由於睡藥療法是一種全身熱療,出汗較多,所以不能空腹治療,以免出汗多而發生虛脫。

  臨床根據不同的病症,選用不同的方藥,如「攏匹勒」(月子病)、風濕病類可選用擺管底(蔓荊葉)、蒙黑(森林芒果藤)、擺習列(黑心樹葉)等20餘味藥切碎炒熱睡之;對中風偏癱之類可在上方基礎上加芳香開竅藥,如香茅草、冰片葉、通血香、蘇木葉等各種藥品配合治療。

  傣醫按病情不同配取相應的鮮品或乾品傣藥,切碎加水或酒炒熱至有藥香,將熱藥平攤在睡藥床油布上,加傣藥酒拌勻,按患者耐受的溫度,讓患者直接睡在藥上,裹緊油布,加蓋被褥,使藥物之餘熱滲透全身,用於發汗、通經絡、活氣血、除風濕止痛。

  一般每天睡1次,約30分鐘,7天為1個療程,以後隔日1次,3~5次為1個療程。通常1~2個療程即顯效,重者3個療程顯效。治療結束後,除去患者身上的藥渣,清潔皮膚,穿好衣褲,避風寒,12小時內禁洗浴。

  睡藥療法主要治療因機體感受風邪而致的病症, 如「攏玫」( 風濕痹症) 、「攏蘭申「( 風濕痿症) 、「攏呆墳」(中風偏癱)及各種癱瘓病。其療效顯著, 且安全無毒副作用,為癱瘓病人首選。在臨床上對無癱瘓, 但風濕病症嚴重或患「攏匹勒」(月子病)的病人也可選用睡藥療法。

  與其他傣醫外治法和西醫療法相比,睡藥療法更加溫和,藥物直接與皮膚接觸,藥效持久,且可全身同時治療,大大縮短了治療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同時,睡藥療法採用純植物入藥,藥物多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祛風除濕為主要功效,替代了西醫以抗生素和鎮痛藥為主的治療方法,毒副作用更低。

副刊
亞洲蹲 為何只有亞洲人能做到

近日,「亞洲蹲」(Asian Squat)在網上突然火了,其原因是這種姿勢只有亞洲人可以完成,大部分 …

副刊
英國醫院設禁煙看守員

文/曹雪  在很多醫院,儘管有顯著的禁煙標誌,可還是有很多人視而不見。英國醫院為此也是操碎 …

副刊
最早的呼吸機叫 鐵肺

「ECMO葉克膜」一詞在抗擊新冠肺炎的報導中出鏡率很高,它是英文的「體外膜肺氧合」的縮寫,也稱「體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