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藥善任 遣方用藥的最高境界
- By : Cmreportny123456
- Category : 傳統醫藥
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世代相承上千年,生老病死,禍福相依,各種疾病紛遝而來之時,人們經過長期的探索實踐找到了與疾病抗爭的武器 — —中藥。《說文》中有:“藥,治病草也。”再有言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藥是醫者手中的利器,用得好則刃萬千疾病。每一味中藥各有所長,有所短,有所善與不善。
中藥之“情”關乎功效
有言曰:“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在我看來世間一草一木皆有情,人有“怒、喜、思、悲、恐、驚、憂”七情,中藥也有“七情”,雖此“七情”非彼“七情”,但二者卻又有相似之處,脫不開性情二字。中藥之“情”選擇了其生存的環境,決定了其功效應用。反之,若外部環境改變,採收季節差異,中藥的“情”也會受到影響,功效應用也有了差別。比如青皮與陳皮、乾薑與生薑等。
《素問•五運行大論》:“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素問•示從容論》:“援物比類,化之冥冥”“不引比類,是知不明”。其實,象思維在古代哲學中就有體現,甚至由此中醫學在應用中產生了陰陽象模型、五行象模型,並指導中醫認識人體的生理病理、人與自然的聯繫以及辨證論治、遣方用藥等。
良醫之成 識藥為要
現今,醫藥漸漸分家,各行其是。中醫專業的校內教育中,臨床應用時對各味中藥的認識要求不那麼嚴苛了,也不需要臨床醫生背著竹簍上山識藥、采藥了。然而,“良醫之成,識藥為要”。臨床用藥中,細微的差別,收效卻偏頗甚遠,知藥才能善任。
認藥性情 知其所長
基於上法,有了關於藥物的基本認識後,我們可繼續溯本求源,根據藥物的形態、生長季節、氣候環境、氣味等更深入全面地瞭解藥物,將它們當做一個有活力、有情感的生命體,與之以神會神,解其性情,知其所長。比如,曾有人將白芍比作林黛玉,將赤芍比作薛寶釵,同是才貌雙全的女子,性情卻大有不同。不僅與二花的外表相配,也與其性情、藥效相符。
白芍,用藥部位為其根部,苦、酸、微寒,有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之功。嬌柔中帶著剛韌,所以她既能柔肝,又能平肝,且《神農本草經》稱其有“除血痹,破堅積”的功效;識大體而內斂,張弛有度,所以她懂女人,能夠養血調經,又能斂陰止汗。“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花色鮮豔清麗,朝陽下顧盼生輝,如聰慧的寶釵熱心細膩且“穩重和平”,沉心靜氣居於“如雪洞一般”的閨房。赤芍用藥部位同樣是根部,苦,微寒,她處事圓滑且克己自知,所以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即使是熱入營血、溫毒發斑的溫病也能立下一功,正合了她那聰慧伶俐的勁兒。
知藥善任,象為之先。識藥同識人,不僅觀其貌,也要認其性情,腦海中繪其形,認其象,用之得當,才不失其價值。切勿急功近利,草草敷衍了事,無沉澱不成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