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經典砍去中藥大方

傳統醫藥

文/張運克
中醫古方以藥味少而精的小方為用藥準則, 如古方有「二陳」、「四物」、「六君」、「八珍」等方, 皆是藥味少、用量小、組織嚴謹精煉、配伍適宜之方。然而, 現在不少人開出的方劑中, 少則十幾味藥,多則幾十味藥。其原因何在?很多經方、單方、驗方只有幾味藥甚至一兩味藥, 花很少的錢就能藥到病除,深受百姓歡迎。但是, 也有一些病人到中醫院看病卻發現部分中醫醫生開的中草藥方裡面有二三十味藥甚至更多。中草藥方需要開這麼多味中草藥嗎?原因一研讀經典不足之所以現在醫生開出很多大方, 是由於很多中醫醫生對經方方劑的加減、變化的掌握和對一些中醫典籍的研讀不夠。眾所周知, 幾千年來中醫藥流傳下來很多經方, 這些方子經過幾千年不計其數的病人服用後, 被證明是有效的。經方主要是指《黃帝內經》、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記載的方劑, 這些方劑「量少而精, 效如蜉鼓」。如小柴胡湯、桂枝湯、白虎湯等經典方劑, 每個方子雖然只有幾味藥, 但卻簡單實用, 並且這些方劑經過加減變化, 又可以衍生出很多新的方子,治療不同的證型疾病。另外, 像《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醫典中所載的方劑裡, 涵蓋了內、外、婦、兒等多科疾病。在日本,一般醫生會採用原方原量治療。而我們部分中醫醫生在應用方劑治療的時候, 出現過於隨意和未體現經
方精髓的現象。而很多中醫醫生由於對這些方劑掌握得不夠, 結果放著現成的經典方劑不用, 自己去費神琢磨方子, 結果藥效又不怎麼好, 這是造成中草藥「大處方」的一大原因。原因二藥性掌握不夠部分中醫醫生對藥性掌握不夠扎實,用藥有重複現象。中草藥組方時, 講究精簡凝煉, 開的方子裡, 每種藥物都「各司其職」, 各有所對, 不能重複使用。但是,由於一些醫生對中草藥的藥性掌握得比較模糊,造成用藥重複。例如, 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中, 有祛寒化瘀的, 有解熱化瘀的, 也有止血化瘀的。醫生在治病時要根據詳細的藥性辨證用藥, 而不是簡單地將活血化瘀的藥物進行簡單堆積,造成重複使用。原因三不分主次證部分醫生辨證時不分主證次證, 用藥不講「君、臣、佐、使」。病人在看病的時候, 表現症狀相對會比較複雜, 不可能僅僅表現為某一個臟器的症狀。中醫醫生在給病人看病的時候, 要通過望、聞、問、切來確診病人的主證兼證以及主證次證。在用藥的時候, 君藥一般對應的是主證或主要症狀, 臣藥等會針對兼證、次證等進行調治。另外, 一些疑難雜症的症狀相對比較複雜, 醫生在辨證時要釐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區分主證與兼證, 做到「法隨證立」,從而確立治法, 選擇主方, 認真斟酌藥量。一般君藥量要大些, 臣、佐、使藥要酌情加減變化。如寒下的代表方劑大承氣湯,可以根據病人的病情,變為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桃核承氣湯等。但是,無論如何,藥方裡中草藥如果種類太多,是不符合中藥簡、便、廉、驗原則的。作為一名中醫醫生,筆者個人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與加強。首先,中醫醫生應當養成「背名方、讀醫典」的好習慣,不斷加強中醫方劑的學習。現在大部分中醫醫院都進行了分科,但是作為一名中醫醫生,不能忘了全身調理是中醫的優勢所在。所以,不僅要牢記一些與自己的專業相關的方劑,還要儘量多記一些其他方劑, 這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例如, 肺病科的醫生多背一些脾胃病方面的方劑, 對治療肺臟疾病本身就很有好處, 因為「土能生金」, 補脾可以益肺。其次, 加強跟師學習。中醫非常講究繼承工作, 很多名中醫在治病方面經驗相對比較豐富, 中青年醫生應當注重跟師學習, 在繼承名醫名方的基礎上, 再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創新,才能避免大處方的出現。再者, 規範辨證論治的行為, 制定行為標準, 針對某種疾病, 制定出規範化的治療指南。中醫醫生應當借助專業報、學報等, 發表一些疾病分型用藥等的學術論文, 尤其是一些名中醫、有權威的中醫。這樣, 此類疾病的治療才能更加規範, 同時也避免了中草藥大處方的出現。(何世楨整理)

傳統醫藥
改善胃健康 穴位按摩來幫忙

《靈樞‧五味篇》中說:「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水穀」即指吃進 …

傳統醫藥
總燒心 要肝胃同治

文/石筱璿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吃了太熱或太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吃飯速度太快、喝酒太多而 …

傳統醫藥
前列腺癌術後補腎有用嗎

文/林麗珠 問:我今年68歲,剛剛做完前列腺癌切除手術,也做了化療。手術後到現在身體有點虛弱,胃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