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肝理肺治哮喘急性發作

傳統醫藥

文/馮淬靈 張立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呼吸科)

季節交替是哮喘的高發季節,與接觸花粉、黴菌、動物的皮毛,吸入一些異味氣體,劇烈運動、緊張、興奮情緒,藥物以及受涼感冒有密切關係。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性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症狀,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加劇,多數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緩解。隨著對疾病本質的深入認識,控制藥物(吸入類激素)和緩解藥物(支氣管擴張劑)不斷完善,哮喘的療效日益提高。但仍然有部分患者病情控制不佳,一方面是依從性不夠好,另一方面是對現有西藥不敏感。中國醫學在哮喘治療方面具有極其豐富的經驗。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呼吸科武維屏教授論治肺系疾病有獨到見解,對肺科各個疾病均形成了自己的學術觀點和完整的理論體系,理法方藥獨具匠心,尤其從肝論治肺系疾病獨樹一幟。針對哮喘,她提出 「既發祛邪理肺肝,未發扶正益脾腎」、 「分段論治激素依賴性哮喘」,首倡 「調肝理肺法」治療哮喘急性發作。肝肺功能失調是病機武維屏教授提出風、痰、氣、瘀、虛為哮喘病機之要,發作時風盛、氣逆(氣鬱)、痰阻、血瘀,正氣虧虛,標本相合為病,但有主次,而與肝關係密切。因內風始生於肝,外風始受於肺,肺主氣,肝調氣,肝肺共主氣機升降,共司氣血調暢。

脾胃雖為生痰之源,心腎為火水之臟,但均與肝肺氣機有關。風盛氣逆,肺失宣降,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痰氣壅滯,氣血失和,氣道鬱閉,哮喘發矣。風邪引動伏痰(瘀)是哮喘發作的始動環節,痰瘀內
伏為哮喘發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氣鬱氣逆是哮喘發作的病機關鍵,虛是哮喘發病的內在條件。故在朱丹溪所提出的 「未發以扶正氣為主,既發以攻邪氣為急」的基礎上,武維屏教授將其進一步深化,提出了 「未發扶正益脾腎,既發祛邪理肺肝」的觀點,哮喘緩解期在調和五臟的基礎上,重視健脾益腎。

調肝理肺安和五臟

1.調肝理肺法的內涵
調肝理肺法,從肝肺同治立法,旨在調氣機,和氣血,化痰瘀,理虛損,適寒熱,助肺宣降,以平定哮喘。調肝即疏肝氣,解肝鬱,平肝陽,清肝火,熄肝風,滋肝陰,養肝血等,使肝體得養,肝氣得舒、肝用得暢而風、火、痰、氣、瘀不生,無犯肺致哮之虞。理肺即宣肺、肅肺、清肺、瀉肺、斂肺、潤肺、補肺等,使氣得宣降,外邪得解,痰濁得化,肺絡得通,氣道得暢,衛表得固,肺複清虛,呼吸自如,而無哮喘之患。調肝理肺二者相合,升清降濁,通達表裡,使氣機升降自如,開闔有序,氣血調暢而哮喘自平。合為一法,分則數法,凡疏肝肅肺、清肝瀉肺、解鬱化痰、柔肝祛風等皆屬調肝理肺法之範疇。

2.調肝理肺常用方藥
調肝包括疏肝、清肝、柔肝、平肝、養肝、搜風通絡等。疏肝常用藥物如柴胡、香附、蘇梗、枳殼、郁金等,方如小柴胡湯、四逆散、柴胡枳桔湯;清肝藥物如黃芩、桑白皮、青黛、海蛤殼、梔子等,方如瀉白散、瀉肺散;柔肝藥物如烏梅、五味子、當歸、赤白芍等,方如過敏煎;平肝藥物如鉤藤、生石決明、生赭石、紫石英、靈磁石、白蒺藜、天麻等,方如天麻鉤藤飲;養肝藥物如枸杞子、女貞子、當歸等,方如一貫煎;搜風通絡藥物如僵蠶、蟬衣、全蠍等,方如升降散。

理肺包括宣降溫清四法,宣肺有溫宣、清宣之分。溫宣藥物如麻黃、細辛、荊芥、蘇葉等,方如小青龍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清宣藥物如桔梗、牛蒡、蟬衣、桑葉等,方如桑菊飲、麻杏石甘湯。降肺有溫降、清降之分。溫降肺氣藥物如白前、旋覆花、蘇子、款冬花、紫苑等,方如蘇子降氣湯、柴樸二三湯;清降肺氣藥物如枇杷葉、桑白、貝母、瓜蔞、葶藶子、海浮石等,方如柴胡陷胸湯、葶藶大棗瀉肺湯。

哮喘治法雖有調肝、理肺、化痰、和血之分,但臨證之時往往相合而用。法隨證出,若臨床見虛實夾雜、寒熱並見之證,也常以烏梅丸寒溫並用、虛實兼顧。在調肝理肺理論指導下,武維屏教授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研製的院內製劑哮喘寧顆粒可有效改善哮喘的臨床症狀。研究團隊作為武老學術傳承團隊,運用調肝理肺法治療哮喘有一定經驗,也有較好的療效。在武老的指導下,發皇古義,融會新知,仍在繼續深入研究,以求發展創新。

傳統醫藥
改善胃健康 穴位按摩來幫忙

《靈樞‧五味篇》中說:「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水穀」即指吃進 …

傳統醫藥
總燒心 要肝胃同治

文/石筱璿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吃了太熱或太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吃飯速度太快、喝酒太多而 …

傳統醫藥
前列腺癌術後補腎有用嗎

文/林麗珠 問:我今年68歲,剛剛做完前列腺癌切除手術,也做了化療。手術後到現在身體有點虛弱,胃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