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血糖是預防中風重要靶點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文/李全民

當今,全球糖尿病發病率增長迅速,糖尿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病變之後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但同樣是糖尿病,中外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特點及併發症並不完全相同,研究表明,中國糖尿病患者和歐美糖尿病患者相比,體重指數較低,餐後血糖升高者更多,中風和糖尿病腎病發病率更高。很多研究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增高可能是中風的病因。

餐後高血糖預測心血管事件

餐後血糖不僅預示著血糖控制的好壞,而且其數值升高也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徵兆。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是普通人的2倍~4倍,且隨著餐後血糖的增高,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的風險也在增高。來自芬蘭的資料分析發現,餐後2小時血糖升高2mmol/L~3mmol/L,中風和心肌梗死發病率升高17%。有效控制餐後高血糖,不僅可以提高整體血糖控制水準,而且可以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改善糖尿病的預後,因此餐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有多個前瞻性研究進行薈萃分析,餐後2小時血糖與致死性及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有關,6個負荷後血糖研究的報導都進行了劑量依賴性曲線評估,心血管事件與餐後2小時血糖呈線性相關,且無閾值。

同樣,在巴爾的摩老年人縱向性研究中,對1236名男性平均隨訪了13.4年,確定了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當空腹血糖水準高於6.1mmol/l時全因死亡率顯著增加,但在低於此空腹血糖水準時並非如此。但餐後2小時血糖高於7.8mmol/l時心血管風險顯著增加。這項觀察報導可以延伸為,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餐後血糖是較空腹血糖更強的心血管事件預測因數。

餐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的危險因素,那麼餐後高血糖與中風的關係如何呢?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通常被視為中風的獨立預測指標。有研究顯示,餐後2小時血糖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關係強於空腹血糖。中國是中風大國,每年新發卒中患者150~200萬,中風患者普遍合併高血糖,尤以餐後高血糖多見。有效控制血糖,尤其是餐後血糖可以降低中風的風險,改善卒中預後。

餐後高血糖導致血管損傷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餐後高血糖與頸動脈中層內膜厚度及內皮功能障礙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這些均為心腦血管疾病的標記。那麼餐後高血糖致血管損傷的相關機制有哪些呢?許多研究支持高血糖與氧化應激的因果關係假說。氧化應激已被認為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併發症的基本原因。目前認為餐後高血糖、游離脂肪酸以及胰島素抵抗均可促進氧化應激、蛋白激?C啟動及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受體啟動,從而導致血管收縮、炎症及血栓形成。

餐後的血糖波動似乎對氧化應激具有特殊的觸發作用,這種作用強於長期的慢性高血糖效應。有研究檢測了分別在葡萄糖濃度穩定和變化情況下培養的人臍靜脈內皮細胞的凋亡,證實血糖波動可能比持續高血糖造成更大的損傷。另一項研究顯示,急性高血糖會損害機體內皮依賴性血管擴張,啟動血栓形成,增加循環中黏附分子的水準,在誘發動脈粥樣硬化中起著重要作用。

同樣,在細胞培養的人臍靜脈內皮細胞蛋白激?CB啟動系統活性、硝基酪氨酸形成及各種黏附分子的產生,都與葡萄糖濃度有關。另外,餐後高血糖還可導致具有舒血管作用的一氧化氮生成減少,縮血管的內皮素增加,影響血管的舒縮功能及促進血凝。

強化干預積極控制餐後血糖

強化血糖干預能顯著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研究證實,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全因死亡下降21%,糖尿病相關的死亡下降21%,中風下降12%。由於糖化血紅蛋白同時受空腹及餐後血糖的影響,不充分控制餐後血糖難以達到最佳血糖控制。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使餐後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可最大限度地減少併發症。

綜上所述,餐後高血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明確危險因素,建議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常規行OGTT檢查,以免漏診。臨床醫生幫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特別是餐後血糖,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改善預後。(莫鵬整理)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心臟病用藥 不能想當然

心肌病是一類遺傳性心臟病,可引起多種臨床表現,甚至猝死。它和冠心病是兩種不同的疾病。雖然臨床表現可能 …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中高強度運動才能預防帕金森

【本報訊】以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成果表明,中高強度運動才可預防帕金森綜合徵,對男性保護效應更為 …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一麻醉藥可緩解抑鬱症狀

【本報訊】以色列特拉維夫醫學中心日前發佈一項研究結果說,注射使用的麻醉藥氯胺酮如果口服,可有效、快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