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母諧子治介入後心絞痛

傳統醫藥

文/黃麗娟尚菊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近年來,心血管介入治療發展迅速,但與之相關的各種併發症的累積例數也快速增加。介入治療的手術創傷致新血栓形成,還有部分患者存在術後的無複流的微循環破壞和功能失調或因急性血管閉塞、剝離等發生微血管痙攣、狹窄等,這些都可造成介入治療後的心絞痛。中醫藥在此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

形損氣散當先活血益氣

  由於介入治療術多是外源性創傷,必然有損於絡脈, 「形損氣散」,即損傷心氣,傷及血脈,耗氣傷血,心血瘀阻,進而使臟腑虛損更加嚴重,導致血瘀痰濁等病理產物再次形成。在原病變的基礎上,新的瘀血容易形成,而且久病、術後多有自汗、氣短、心悸、口乾等氣虛陰傷之表像。

  臨床主要以益氣養陰、活血通脈寧心為基本治療原則,方藥以生脈散合血府逐瘀湯加減,即生黃耆(太子參)、丹參、麥冬、五味子、赤芍、桃仁、川芎、枳殼、元胡、郁金、茯苓、炒棗仁、百合。

推求其本防治再狹窄

  冠心病其病位在心,但與肝脾肺腎等臟器的關係不可忽視。只有從根本上改善臟腑正虛之症,才能很好地防治再狹窄等併發症。肝失疏泄調達,脾失興運統攝,胃失溫運,肺失宣降,均可進一步影響氣血運行,使血行不暢致瘀,水行不利而生痰。所以,應從整體觀念著手,推求其本,審證求因,扶正祛邪,標本同治。

★肝失疏泄型

  激烈競爭的中青年、孤獨難熬的空巢老人及欲望過盛的女性等多由於情志不遂、疏泄不及而產生肝氣鬱結,氣機鬱滯,血行不暢,瘀血內生而發病。

  臨床多見於術後焦慮、抑鬱者,情緒不穩、急躁易怒、失眠不寐,舌紅或暗紅,苔薄黃或少津,脈弦。方藥以柴胡疏肝散或逍遙散加減,即柴胡、郁金、薄荷、玫瑰花、丹皮、炒棗仁、麥冬、五味子、茯苓、炒白術。

★脾失健運型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勞逸無度、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煙酒失控,均可傷及脾胃,導致水穀運化不利,水濕內停,化為痰濁。痰濁阻絡,血脈鬱滯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痰瘀互結,蘊滯心絡而發心痛。常見於冠心病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代謝紊亂者,肥胖中青年居多。

  臨床表現為胸悶痞滿、肢重倦怠、大便不爽、頭沉頭暈,舌暗淡胖或紫暗,苔濁膩,脈細滑。方藥以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即瓜蔞、茯苓、澤瀉、炒白朮、桃仁、郁金、元胡、丹參、炒棗仁、生黃耆、枳殼、大黃。

★腎陽虛損型

  冠心病多發於中老年,久病不癒,是腎氣開始衰退的趨勢。《千金要方》言: 「人年五十以後,陽氣日衰,損與日增,心力漸退。」心病久留不愈,損及脾腎,陽氣耗虧,腎陽虛衰,膀胱氣化不利而見尿少、水腫,心陽受損,無力鼓動,不能化生精血,則心陰受損不補,致脈道不充,血行不暢,血脈瘀阻。

  臨床多見於冠心病介入(或搭橋)治療後,或未接受介入治療,病情較久或已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表現為動則心悸、氣短、畏寒、肢冷,甚至肢腫,腹脹、自汗、便溏,舌淡暗,苔白(膩),脈沉細。方藥以真武湯加減,即生黃耆、附子、桂枝、肉桂、茯苓、白術、仙靈脾、澤瀉、水紅花子、郁金、丹參、葶藶子、五味子、白芍。__

傳統醫藥
改善胃健康 穴位按摩來幫忙

《靈樞‧五味篇》中說:「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水穀」即指吃進 …

傳統醫藥
總燒心 要肝胃同治

文/石筱璿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吃了太熱或太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吃飯速度太快、喝酒太多而 …

傳統醫藥
前列腺癌術後補腎有用嗎

文/林麗珠 問:我今年68歲,剛剛做完前列腺癌切除手術,也做了化療。手術後到現在身體有點虛弱,胃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