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B 肝或可準臨床治癒 接吻或聚餐不會感染幽門螺桿菌 血清B 肝病毒RNA 消失 成為潛在診斷指標

時事新聞

【本報訊】在亞太肝病研究學會第六屆B肝專題會議上,北京大學醫學部病原生物學系主任魯鳳民教授報告了與廈門大學等單位的合作研究成果,並提出慢性B型肝炎(慢B肝) 「安全停藥」和「準臨床治癒」新觀點。

  該研究成果已刊發在歐洲肝病學會會刊《肝臟學雜誌》上。

  中國大陸目前有近8000萬名B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近2000萬名慢性B肝患者。為減少停藥帶來的疾病復發和反彈,各國的慢性B肝防治指南多強調患者長期甚至終生用藥。而實際上,約20%的患者停藥後並不會反彈。

  基於血清B肝病毒RNA持續消失為實驗室診斷指標的「準臨床治癒」概念,如果能經多中心進行大佇列驗證,未來可用於鑒別哪些患者可以安全停藥。

  魯鳳民介紹,研究人員首先從患者血清中檢測到包括在病毒顆粒內的前基因組RNA,改變了過去認為只有在病毒的前基因組RNA逆轉錄轉變為DNA後,才能形成子代病毒並繼而從感染的肝細胞內釋放進入血液的看法。這解釋了B肝病毒DNA消失的患者為什麼還會出現嚴重反彈:雖然血清中的病毒DNA消失了,然而病毒的複製並未停止,只是換個樣子成了RNA病毒而已。那麼,如果血清中的病毒RNA也消失了,就可以安全停藥了麼?帶著這個問題,研究人員進行了小樣本研究。

  B肝表面抗原(HBsAg)是最早被發現的病毒成分,臨床上也多以其消失作為評價慢性B肝「臨床治癒」的標準。但現有的藥物和治療手段很少能使患者血清表面抗原陰轉,影響患者的治療意願和依從性。另一方面,臨床實踐中卻常常有病毒DNA長久消失,血清中的表面抗原持續低值陽性的現象。

  魯鳳民團隊和其他實驗室的早期研究顯示,肝細胞在感染B肝病毒後,往往會有病毒的DNA片段整合到宿主細胞基因組上。這些病毒DNA片段雖然不能產生子代病毒,但卻有產生表面抗原的能力。理論上,患者長時間接受抗病毒治療後,體內病毒持續複製範本(cccDNA)已經消失,但血清中的HBsAg卻持續陽性。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了41名長期接受?(酸)類似物治療的慢性B肝患者的血清病毒RNA水準和肝細胞內cccDNA的活性。結果顯示,血清病毒RNA的持續消失反映了肝細胞內cccDNA池的耗竭或者轉錄靜默,魯鳳民稱這種狀態為「準臨床治癒」。

時事新聞
中風早期血壓把控新思路

【本報訊】江蘇省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何明利教授開展的缺血性中風早期血壓和中風亞型對中風後認知 …

時事新聞
戒斷藥物成癮新靶點被發現

 【本報訊】 中國大陸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鄭平教授科研 …

時事新聞
紅斑狼瘡T細胞活化新機制獲揭示

 【本報訊】 近日,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風濕免疫科主任孫淩雲教授團隊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