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眼針 獨特的微針療法
- By : Cmreportny123456
- Category : Uncategorized, 傳統醫藥
彭氏眼針療法是遼寧中醫藥大學已故全國首批著名老中醫、碩士研究生導師彭靜山教授于1974年發明創造的在眼周圍穴區針刺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全息微針診療方法。該療法應用臨床40多年來,在治療中風偏癱後遺症等全身性疑難病症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療效。彭靜山教授和他的20余名研究生及眼針學術傳承人還對其進行了深入系統的臨床科研和基礎實驗研究,形成了一個獨特的中醫針灸流派。感悟華佗理論彭老首創眼針彭靜山教授一生精通中醫各科,尤其對中醫針灸造詣頗深且有獨到之處。新中國成立初期,彭老于中國醫科大學開設了西醫院校最早的中醫針灸研究室。20世紀70年代初期,彭老發現明代醫家王肯堂的《證治準繩》一書中記載了一段華佗關於眼睛“五輪八廓”的精闢論述。依據《證治準繩》中的論述,彭老在3年間反復查找文獻,翻閱參考了《靈樞經》《審視瑤函》《易經》等大量經典古籍,經過無數次的臨床觀察研究和歸納整理總結,發現了眼部白睛脈絡變化與各種疾病之間的內在規律。同時,結合古人有關眼睛的五輪八廓學說與十四經脈、五臟六腑的表裡屬絡關係及眼部臟腑部位的歸屬劃分與後天八卦學說的關係,最終將雙眼及眼眶周圍,以瞳孔為中心平均劃分了八個穴區與五臟六腑相對應,共設立了十三個“眼周眶區穴”。1974年,彭老在全國針灸學界首次提出了“觀眼識病”這一眼診臨證診斷方法,通過觀察某穴區內血絡顏色形態的變化來判斷患者發病的臟腑部位和疾病性質、病情輕重等。此後又經過兩年多無數次反復的臨床探索實踐和潛心研究,彭老在積累大量的“觀眼識病”臨床經驗和眼針穴區劃分、眼針針刺治療中風偏癱等各種疾病的針刺經驗積累基礎上,結合現代生物醫學全息理論,創立發明了彭氏眼針這一獨特的微針全息診療方法。弟子傳承創新治療病種擴大彭老作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和全國首批五百名著名老中醫帶徒名師,曾于20世紀80年代招收了10余名碩士研究生及拜師學徒弟子。他帶領學生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先後對眼針療法的穴區劃分進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方案修訂,不但使彭氏眼針的穴區定位更加精確,而且將彭氏眼針又向前發展了一步,臨床療效也同時得到了提高,擴大了臨床治療病種的範圍,並編撰出版了《中華眼針》一書。目前,經過電腦文獻檢索已經確認,彭氏眼針療法的治療病種已經擴大到30餘種疾病。彭氏眼針適應證與傳統體針大致相同,其優勢病種除了腦血管病的中風偏癱外,還應用於臨床多種疾病的治療,如三叉神經痛、膽絞痛等各種疼痛性疾病,高血壓病及其頭痛、眩暈、失眠等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疾病,呃逆、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以及頸椎病、肩周炎等也有大量的文獻報導,其有效率大都在80%左右。科研成果豐碩機理逐漸闡明近20年來,彭氏眼針課題組的多名導師及研究生對眼針療效機理開展了分子水準、受體水準的基礎研究,其中王鵬琴教授利用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實驗結果表明,眼針下調了腦缺血再灌注缺血區腦組織Caspase-8和Caspase-3 mRNA的表達,從而抑制了細胞凋亡,這也可能是彭氏眼針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機制之一。有關彭氏眼針療效機理在分子水準、受體水準方面的基礎實驗研究已經進行了20余項,在臨床患者方面的觀察研究近80項,“彭靜山老中醫針刺眼周穴位的臨床經驗”專案還曾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