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療類風濕關節炎
- By : Cmreportny123456
- Category : 傳統醫藥
文/常小榮(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
關於灸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傳統醫學有很多相關論述。孫思邈的《千金方》記載: 「曆節風痛,但痛處灸二七壯,佳」。
又有 「若筋急不能行者,內踝筋急,灸內踝上四十壯。外踝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壯立愈。」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針對類風濕病患者,我們常選督脈、大椎、關元、腎俞、足三里、阿是穴及患處關節的臨近穴位,採取以下方法給予治療,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溫和灸
又稱溫灸法,先將艾條一端點燃,在所選定的穴位上空熏灸。先反覆測度距離,至感覺局部溫熱舒適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毫米)。每次灸10~15分鐘,以施灸部位出現紅暈為度。每日1~2次,一般7~10次為一個療程。
隔物灸
指在艾炷下墊一襯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根據襯隔藥物的不同,又可分為多種灸法,常用的如隔鹽灸、隔薑灸、隔附子餅灸等。
麥粒灸
先在穴位皮膚上標記,塗凡士林,安放麥粒大的艾炷,線香點火,灸3~7壯。灼痛時可在穴位周圍輕輕拍打,以減輕疼痛。
冷灸
又稱發泡灸、藥物灸,是一種將一些帶有刺激性的藥物塗敷於穴位或患處,使皮膚起泡或使局部充血潮紅的治法。夏季用此法最宜。
實按灸
在藥物艾卷點燃後墊上紙或布,趁熱按到穴位上,使熱氣透達深部的一種灸法。
鋪灸
又稱長蛇灸、蒜泥鋪灸。取穴多用大椎至腰俞間督脈段,可灸全段或分段,是目前灸療中施灸範圍最大、一次灸療時間最長的灸法。脊柱穴區常規消毒後,塗上蒜汁,鋪以5毫米寬、2.5毫米高的蒜泥1條,蒜泥條上鋪3毫米寬、2.5毫米高的艾絨(約200克),下寬上尖,形成截面為等腰三角形的長蛇形艾炷。
然後點燃艾炷頭、身、尾3點,讓其自然燒灼。待艾炷燃盡後,再鋪上艾絨複灸,每次灸2~3壯。灸畢,移去蒜泥,用濕熱紗布輕輕揩乾穴區皮膚。
灸後皮膚出現深色潮紅,讓其自然出水泡,囑患者不可自行弄破,須嚴防感染。至第3日,用消毒針具引出水泡液,覆蓋1層消毒紗布。隔日1次,塗龍膽紫藥水,直至結痂脫落癒合,一般不留瘢痕。灸後調養1個月。
溫針灸
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又稱針柄灸。即在留針過程中,將艾絨搓團撚裹於針柄上點燃,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黃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