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報導
要聞

清除體內新冠病毒兒童速度更快

  【本報訊】英國《自然‧免疫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產生的抗體弱於成年人,且抗體種類較少。這說明兒童清除病毒的速度比成年人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4組病人體內的新冠病毒抗體情況:19名未曾住院就已康復的康復血漿成年捐獻者,13名因新冠病毒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的成年住院患者,16名因多系統炎症綜合徵入院治療的兒童以及31名沒有出現症狀的兒童。

  結果顯示,所有組別的被感染者都產生了抗體。兒童體內主要產生了能夠識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IgG 抗體。相比之下,成年人體內產生了針對刺突蛋白及其他病毒蛋白[……]

Read more

Read More
要聞

本報發行人李艷翠女士榮任
世華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大紐約分會會長

【本報訊】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大紐約分會於24日在法拉盛啟揚活動中心舉辦新舊任會長交接典禮;本報發行人李艷翠女士在中華民國駐美紐約經濟文化處張俊裕大使監交下由前任會長周葉森娣女士手上接下印信與責任鍊傳承。

  李艷翠表示,她將致力於團結大紐約華人工商界女性,建立交流平台,培養在美華裔女性拓展視野,開創在商業的領導力與創造力,並增進國際交流等宏願。

  新任會長李艷翠旅美多年,從事文化與醫療行業,除了早年為了宣揚中華醫學以佳惠於海外華裔而創辦美國中國醫藥導報外,並另擁有進出口公司及基金會,她承諾接棒後將利用紐約這個世界貿易樞紐地位及美國政府對於少數族裔與婦女企[……]

Read more

Read More
要聞

電子煙會讓血管彈性變差

 【本報訊】電子煙的健康影響近來成為科研熱點。瑞典一項最新研究說,即便少量吸入電子煙也會對血管造成損傷,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據瑞典媒體報導,瑞典丹德呂德醫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此前發現,僅吸入10口電子煙就會使血管出現受損跡象。在本次研究中,他們進一步對健康人吸入30口電子煙的影響展開了研究。

  參與研究的瑞典丹德呂德醫院醫生馬格努斯‧倫德貝克說: 「我們看到血管彈性變差,而血管彈性變差可能會引發心臟病和中風。」研究人員分析說,可能是電子煙中含有的尼古丁使血管變得彈性較差。

  電子煙主要由電池、加熱蒸發裝置和一個裝著煙液的[……]

Read more

Read More
要聞

基因編輯制動裝置被破譯

 【本報訊】在一些科幻電影中,基因技術出現「失控」的橋段屢見不鮮,而這種風險現實中也存在— 在利用「CRISPR-Cas 系統」進行基因編輯中,如何減少SpyCas9過度啟動或長時間活性帶來的基因編輯脫靶效應、如何對SpyCas9的活性予以精確控制是亟須破解的難題。

  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課題組的一篇學術論文日前在國際著名的《自然》雜誌上線上發表。此項成果揭示了Anti-CRISPR蛋白抑制SpyCas9 活性的分子機制。在該項機制原理的基礎上,人類有望在基因治療領域開發各種各樣調控基因的產品,而不會讓基因在沒有「制動裝置」下失控。

 [……]

Read more

Read More
要聞

肥胖的癥結可能在於腦
下丘腦阿黑皮素原神經元調控肥胖基因

【本報訊】肥胖的「癥結」可能在於人腦。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郭非凡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團隊日前在國際學術刊物《糖尿病》雜誌上發表論文,發現下丘腦POMC神經元調控肥胖的新機制。

  專家認為,該研究揭示了下丘腦POMC神經元中啟動轉錄因數4(ATF4)在調節機體能量平衡和脂質代謝的新功能,為肥胖和相關代謝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潛在的藥物作用靶點。

  肥胖對人類健康有著巨大威脅,是由於能量攝入和能量消耗不平衡導致的。在中樞神經系統中,下丘腦對機體能量平衡起著關鍵的調節作用。在下丘腦弓形核(ARC)中,含有兩類調節能量代謝的神經元:一類是促進食欲的刺鼠肽相關蛋白(A[……]

Read more

Read More
要聞

非侵入性血液活檢可幫助癌症診斷

( 本報/美通訊) DatarCancer Genetics 是非侵入性癌症診斷的全球領導者,其創新的癌症檢測、診斷和管理新範式 TruBlood 解決方案獲得歐洲合格認證(CE) 標誌。

  TruBlood 是一種基於血液的非侵入性測試,用於對建議進行活檢的可疑癌症病例進行診斷評估。CE 標誌表明TruBlood 符合《歐洲醫療器械指令》的要求。Datar Group 提議在英國、歐盟和其他CE 標誌認可的地區將該解決方案商業化。

  TruBlood 解決方案評估了腫瘤細胞 (C-ETACS) 中循環的微小團簇的存在,這些團簇在癌症患者的血液經常存在,而在[……]

Read more

Read More
時事新聞

為何糖尿病人 更易患心臟病

【本報訊】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心臟病的事實雖已廣為人知,但科學家一直沒能找出相關原因及幹預辦法。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一種名為IRS—1的蛋白質可能起著關鍵作用,這有助找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新方法。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學術刊物《生物化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如果體內的IRS—1蛋白質含量太少,就會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的異常變化,導致血管壁內出現沉積斑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動脈硬化,從而增加心臟病、中風以及其他類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論文作者、醫學博士大衛‧克萊蒙斯介紹,IRS—1蛋白質的含量受血糖影響較大,如果糖尿病人血糖長期偏高,那麼他們體內[……]

Read more

Read More
時事新聞

孕婦吸煙或提高孩子視力受損風險

 【本報訊】丹麥的一份研究顯示,婦女若在懷孕期間吸煙,產下的嬰兒體重或過輕,且日後出現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較薄的概率會提高,出現視力問題或青光眼的風險也會較高。據報導,此前已有研究表明孕婦在懷孕期間吸煙,可能會產下體重過輕的嬰兒。

  此次研究進一步發現,出生時體重過輕也和視網膜神經纖維層較薄有關聯。研究人員指出,婦女在懷孕期間吸煙,可能會對她們孩子的視覺神經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研究人員梁啟信說,婦女在懷孕期間短暫吸煙,也會對胎兒造成長遠的影響。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323名11歲或12歲的兒童進行視力檢查。結果發現,出生時體重[……]

Read more

Read More
時事新聞

嬰兒病理性黃疸新元兇找到了

【本報訊】中國大陸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王建設教授帶領博士丘倚靈等,與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出生缺陷研究中心邢清和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癌症研究所Victor Ling教授等聯手,找到了導致嬰兒遺傳性膽汁淤積症的一個致病基因—MYO5B基因突變。該研究對今後如何精確治療嬰兒遺傳性膽汁淤積症有重要意義。國際權威期刊《肝臟》線上發表了這一成果。

  據悉,嬰兒出生2天~3天后會出現皮膚和眼睛發黃(即黃疸) , 多數在2 周內會完全消退。如黃疸在出生24小時內出現,過深或加深過快,持續不退或退而複現,屬病理性的,需及時就診;如黃疸同時伴有小便發黃或大便顏色發白,一定是病理性的,系[……]

Read more

Read More
要聞

愛滋病天然免疫研究有新發現

【本報訊】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鄭永輝研究員和張險峰博士在愛滋病天然免疫研究領域獲得新發現,揭示了絲氨酸整合因數(SERINC)家族各成員所扮演的「角色」,研究成果論文日前線上發表於國際期刊《病毒學雜誌》上。

  絲氨酸整合因數是一種膜蛋白, 其家族共有5 個成員, 其中SERINC5和SERINC3是目前最新發現的抗愛滋病病毒天然免疫分子,可阻斷病毒感染新的細胞,從而降低病毒的感染周血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中表達豐富,預示其在抵抗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功力。

  然而,對於SERINC家族各成員的抗病毒活性、體內表達以及抗病毒機理,科研人員還知之甚少。

[……]

Read mor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