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古代下大雨人們怎麼出行?

文/韓絲
蓑衣
蓑衣,最初是用草編織而成的擋雨器具。在上古時期,人們為了抵擋風雨的侵擾,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比蓑衣進一步的雨衣,是用絲絹一類紡織品塗上油後做成的,稱「油衣」、「油帔」。除蓑革、油絹外,古代雨衣還有用粗麻、棕絲等材料製成的。棕絲是棕櫚樹皮上的一種纖[……]

Read more

副刊

餐桌上的歷史風景

文/韓天琪張文靜
常言道, 「民以食為天」,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吃」一直是中國人所津津樂道的話題。那麼,古代中國人是如何進餐的?古人餐桌上的禮儀又是怎樣的?
分餐與小食案
現代中國人一般採用圍桌會食的方式進餐,這種親密接觸的會食方式,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傳統。不過,據中國社會科[……]

Read more

副刊

乾隆帝與連翹茶

連 翹 是 木 犀 科 植 物, 主 產 于 山 西 、 河 北、 河 南 等 省 區 。 春 天采 其 嫩 葉 經 挑 選 、 蒸制 、 烘 烤 等 工 序 精 製成 茶 , 飲 之 有 清 熱 瀉火 、 生 津 止 渴 、 除 煩提神的作用。入秋白露前采其初熟或成熟果實,即藥用連翹,有清熱解毒、[……]

Read more

副刊

漫談中醫數字“七 ”

中醫與數字“七”淵源頗深,由“七表脈”“七星針”“七日口噤”可見一斑。《傷寒論》中柴胡劑調陽樞,四逆散調陰樞,而小柴胡湯用藥氣味,用的就是相火的格局,七為火之成數。運氣學說中,少陽主相火,相火這個概念的建立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數字“七”常與女性所代表的陰性符號聯繫起來,以此來解釋一系列與女性[……]

Read more

副刊

北宋皇帝愛方書

/甄雪燕 梁永宣
歷代帝王中,北宋諸帝最重視醫學的發展和醫學著作的整理與刊行。宋政權的兩位締造者宋太祖、宋太宗均是 「醫學愛好者」。
據記載,宋太祖曾親自為其弟趙光義進行灸療。宋太宗繼位後,即召請著名道士、醫學家王懷隱根據他所收藏的醫方進行擴充,並以《諸病源候論》為理論冠其各類醫方之首,[……]

Read more

副刊

蟄居族 社會的難題

蟄 居 , 指 像 動 物 冬 眠 一 樣, 長 期 躲 在 某 個 地 方 , 不 出頭露面。
目 前 , 日 本 社 會 中 也 悄 然出 現 一 群 蟄 居 族 , 他 們 窩 在家 中 閉 門 不 出 , 成 為 與 世 隔絕的 「都市隱士」。
占總人口約1%
蟄 居 族 往[……]

Read more

副刊

清明掃墓是如何形成的

清明最初只是節氣名稱,時間在夏曆三月間(西曆4月5日前後),比寒食節晚一至兩天。
清明的含義,據《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亮。故謂之清明。」到了清明這天,天氣回暖,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同時也是惜春正命、紀念亡人的絕佳時機。
唐代統治者允許百姓將寒食節掃墓祭祖的習俗延續至清明這[……]

Read more

副刊

鄭板橋的養生經

文/楊璞
清朝康雍乾時代,百姓的平均壽命不到40歲。但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鄭板橋卻歷經三代皇帝,享年73歲,算是那個時期的高齡之人。
鄭板橋做縣令時,曾給家中的寫了一封家書,把自己的養生之道和盤托出,希望兒子終身行之。並把養生要素歸納為五點,即便是在現在看來也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地方。黎明即起,吃白粥[……]

Read more

副刊

菊花春季養生第一花

文/王宜(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
初春時節,春暖花開,是最適合喝花茶的季節。但是,花茶多種多樣,到底該怎麼選呢?如果非要在花茶中選一個性價比最高的、最適合春季喝的茶,那非菊花茶莫屬。春季易生肝火菊花茶可以平肝火春季對應肝臟,中醫認為肝喜條達,所以這個時候肝的活動力最為旺盛,如果保[……]

Read more

副刊

音樂是一味藥

文/孫麗麗
靜心聽音樂不僅是一種娛樂,也是一種有效的保健養生方法。可放鬆心情,調整睡眠,緩解疼痛等。馬克思說: 「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古典樂曲中,清逸柔美的古琴,輕柔典雅的箏,華麗婉轉的琵琶,清脆明亮的笛子,甜美幽雅的蕭,悠揚深厚的鐘聲。讓人心態安恬,意境深邃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