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洲國立大學日前宣佈,該校科學家對超高溫滅菌牛奶的研究發現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阿茲海默病、帕金森症等老年疾病的成因,從而研製出有效治療藥物。
澳洲國立大學教授約翰‧卡沃爾領導的團隊對超高溫滅菌(UHT)牛奶進行研究發現,經超高溫滅菌後的牛奶在放置幾個月後會發生蛋白質聚集,形成澱粉樣蛋白,正是這種蛋白質聚集導致牛奶從液態變為啫喱狀。而在阿茲海默病、帕金森症等老年疾病患者腦內也發現了類似的蛋白質斑塊沉積物。
卡沃爾說,UHT牛奶在加工過程中被短時加熱至140攝氏度,導致牛奶的蛋白質結構發生變化,正是這一處理方法導致長期放置的UHT牛奶變[……]
【本報訊】FDA 已授予羅氏(Roche)製藥抗炎藥物緊急使用授權,用於治療嚴重Covid-19 住院患者的過度炎症。這種名為Actemra 的藥物是一種抗炎藥物,已被批准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當Covid-19 感染發展為嚴重疾病時,免疫系統可能成為患者最大的威脅之一。在某些人中,免疫反應過度活躍,引發過度炎症。一種被批准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炎症的羅氏藥物現在已獲得緊急授權, 可以解決Covid-19 中的過度炎症,為住院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羅氏的tocilimab (Actemra) 是一種靜脈輸注抗體。緊急使用授權適用於接受皮質[……]
【本報訊】美國衛生當局日前表示,在確診感染寨卡病毒的美國孕婦中,大約1/10面臨胎兒或嬰兒出生缺陷問題。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當天發佈報告說,2016年美國確診感染寨卡病毒的250名孕婦中,24人的胎兒或嬰兒存在與寨卡病毒感染相關的出生缺陷,比例達10%。而問題最嚴重的是懷孕頭3個月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婦,有15%面臨胎兒或嬰兒出生缺陷問題。
報告還指出,2016年美國寨卡孕婦登記資料庫共收到44個州總計1297名孕婦的報告,她們可能感染茲卡病毒,且大多數是在寨卡流行地區旅行期間感染的。這些女性中,有近1000人的孩子已于去年年底前出生,其中5[……]
【本報訊】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在內的多個機構日前發佈《2020團結在科學之中》報告說,全球氣候變化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在繼續上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經歷疫情初期封鎖措施和經濟放緩帶來的暫時下降後,正逐步回升到之前水準。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說,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了三百萬年來的最高水準,並在持續上升;2016至2020年已註定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新冠疫情使人們生活許多方面都受到干擾,但氣候變化仍有增無減。
報告說,在2020年4月初全球因疫情而採取封鎖措施的高峰期間,全球來自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日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下[……]
文/程守勤劉敏
年前,湖北荊州一年輕媽媽「被商場電梯吞沒前將兒子托舉扔出」的報導引起了公眾對電梯安全的高度關注。後又傳出「工人清潔電梯被夾」的噩耗。接連發生的電梯事故給人們帶來強烈的心理衝擊,有人甚至患上「電梯恐懼症」。從心理視角如何看待這一現象,這種彌漫性的心理恐懼如何消除?
一些有幽閉恐懼症的人,往往容易產生「電梯恐懼症」
手扶梯這一日常生活中經常乘坐的工具,沒想到竟成為了「殺人工具」, 「吞人」不眨眼。這種悲劇事件讓人們在乘坐電梯時不免擔心安全問題,有的人甚至恐慌不已。一時間,各種防止被電梯捲入的所謂「正確」姿勢出現在網路上、微信朋友圈,如整[……]
文/王朝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科主任醫師)
醫學領域權威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篇薈萃文章,綜合分析了國際上近年來陸續發表的幾十篇臨床觀察研究,經過統計學整合再加工、分析後得出結論:
絕經後激素治療乳腺癌風險增加。文章遵循醫學論文的客觀性、嚴謹性,表述為 「沒有證據顯示激素治療直接導致乳腺癌」。但媒體還是將其演繹成「激素治療誘發乳腺癌」。給絕經後激素治療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關於激素的爭議由來已久
其實,絕經激素治療已經有超過50年的歷史,對於這一治療的學界爭論也不是第一次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幾起幾落的爭論聲中,激素治療[……]
文/陳德昌(北京協和醫院教授)
循著證據有不斷的新發現
循證醫學(EBM),或稱「證據醫學」。證據是EBM的基石,主要來自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以及薈萃分析。對照、隨機和雙盲等法則是EBM的基礎。而薈萃分析不但包括資料收集,並且對結果進行流行病學探索和評價。
EBM標誌著臨床醫學從經驗走向理性。它的主要目是促進推廣真正有效的治療,摒棄無效的,甚至有害的治療措施。現行的指南就是基於EBM證據建立的。
但在多年的實踐中,EBM也面臨過種種挑戰。
最初,RCT研究顯示,活化蛋白C(aPC)能夠抑制凝血、[……]
文/陳豪
日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腎病科鐘逸斐團隊及美國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合作研究的論文《牛蒡苷元通過啟動足細胞中PP2A治療糖尿病腎臟疾病》在國際性期刊《自然》雜誌的子刊《自然‧通訊》上線上發表。鐘逸斐及西奈山伊坎醫學院John Cijiang He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糖尿病腎臟疾病(DKD)是慢性腎臟病的常見原因,治療方法有限。目前,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阻滯是延緩DKD進展並提供部分腎保護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的糖尿病患者中,仍有大多數會發展為終末期腎臟疾病。因此,針對DKD患者更有效的治療[……]
文/王瀟雨
不明原因的長期發炎,被認為是癌症發生的預警信號之一。什麼樣的炎症會引發癌變,其中有怎樣複雜的發展過程?多年致力於腫瘤病因學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病因及癌變研究室主任林東昕教授,就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瞭解讀。
部分慢性炎症可引起癌症
腫瘤生長不僅取決於個體細胞的基因突變,還與其微環境中的炎症細胞、免疫細胞以及血管等有關。非可控性的炎症正是改變微環境的重要因素,與腫瘤的發生發展、侵襲轉移密切相關。
「和慢性兩種。急性炎症,一般來說很容易治好。而慢性炎症,不易治癒,會長期存在,其中的一[……]
【本報訊】英國一個研究團隊日前在《英國醫學雜誌‧公開》上發表報告說,每天攝入一定量的咖啡有助降低肝癌風險,並且隨著攝入量增加,風險也會降低更多。這支持了之前一些關於喝咖啡可減少患肝癌風險的研究結果。
來自南安普敦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飲用咖啡和肝癌間的關係進行了探究,團隊對此前已有的26項研究所收集資料進行了綜合分析,其中涉及超過225萬名參與者。此前美國和日本的一些研究認為喝咖啡可減少患肝癌風險。
新研究的結果顯示,每天飲用一杯咖啡對應肝癌風險下降20%;飲用兩杯咖啡對應的下降幅度達35% ; 如果飲用多達5杯,對應的下降幅度甚至會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