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報導
身心健康

沒耐心老得快

文/田鶴

  耐心不僅是一種美德,它還有助於你活得更長。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容易不耐煩的人其體內DNA的老化速度更快,且女性更容易受到這種影響。

  研究者選取了1100名身體健康的大學生,要求他們參加有關「耐心」的測試。測試規則規定:他們可以選擇在測試第二天獲得100美元的禮品,也可以選擇在等待一個月後獲得更豐厚的禮品。選擇前者的被分到「沒耐心」一組,選擇後者被視為「有耐心」。隨後實驗人員分別抽取兩組人的血液,以檢測其老齡化的速度。

  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端粒這種微小的結構上。隨著年齡的增長,端粒會變得越來越短,導[……]

Read more

Read More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迷你胰島素潛力巨大

文/王也

   英國《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稱,錐形蝸牛毒液有望成為治癒糖尿病的良方。

  錐形蝸牛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其毒液是一種「速效胰島素」,可以讓獵物(其他魚類)血糖迅速降低,導致暫時性麻痹。

  這種毒液一滴就足以殺死20人,其很多生化特徵與人類胰島素相同,起效速度甚至超過現有的各種人工胰島素。

  美國猶他大學團隊對南太平洋所羅門群島附近收集的錐形蝸牛展開了研究。

  研究人員對錐形蝸牛毒液胰島素中編號為Con-Ins-G1的天然蛋白質進行了改良,以便用於快速[……]

Read more

Read More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久服鉍劑或會中毒

  在針對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中,醫生往往會選擇胃黏膜保護劑,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各種鉍劑,包括枸櫞酸鉍鉀、複方石菖蒲堿式硝酸鉍、複方鋁酸鉍、膠體次枸櫞酸鉍等藥物。醫生在給患者開鉍劑藥物時,醫囑療程最長不超過4周。

  而有些老胃病患者可能一開始還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但時間一長,難免久病成醫了,會自行到藥店買這些鉍劑,連續服用可達幾個月甚至一年。殊不知,久服鉍劑是有中毒風險的。

  正常情況下,鉍劑類藥物形成的不溶性膠體沉澱很難被消化道吸收,微量的鉍吸收後主要分佈在腎、肝組織中,以腎臟分佈居多,主要通過腎臟排泄,因此鉍劑不能用於腎功能[……]

Read more

Read More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濫用抗生素腸病風險增加

文/林烽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患潰瘍性結腸炎再次宣佈辭職。

  英國《柳葉刀‧胃腸病肝病學》雜誌刊登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濫用抗生素可導致炎症性腸病(IBD,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風險增加70%以上。

  抗生素種類越多,使用時間越長,罹患腸病的風險就越大。

  研究人員從《瑞典組織病理學報告‧強化流行病學》資料庫中篩選出2005年~2016年確診的23982名連續出現IBD的16歲以上患者,其中包括15951 例潰瘍性結腸炎病例、7898例羅恩病病例,133例未分類病人[……]

Read more

Read More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全新水系圖給大腦重新劃地盤
——解密腦類淋巴引流途徑發現腦內新分區系統

圖說:腦細胞外基質(ECM)的主要組成成分和功能。圖中網狀覆蓋物代表透明質酸(HA),是ECM網狀結構的骨架。穿行在HA鏈之間的羽毛狀物質是糖蛋白(腦內主要是蛋白多糖)。腱生蛋白負責連接糖蛋白。同時,腦組織間液(ISF)還有很多特徵性成分,包括?分子、水分子、離子、葡萄糖等。這裡可以看出腦細胞外基質ECM充當著細胞間黏附和支架的作用。

文/高亞娟

  大腦因其功能強大且神秘莫測,吸引了國際上眾多研究團隊。通常,神經細胞、血管等實體組織是人們研究的重點,而北京大學韓鴻賓教授領銜的團隊則聚焦於腦細胞外間隙這個不規則的狹小間隙,不僅解密了腦內類淋巴引流途徑之謎,而且發現了腦內新[……]

Read more

Read More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空氣污染會導致老年癡呆?

文/王勁

  聯合國1992年將墨西哥城列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大都市。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墨西哥城大量30~40歲成人大腦中發現有典型阿茲海默病的病理表現(老年炎性斑),甚至在嬰幼兒的大腦內也有類似發現,研究人員把這個發現和大氣污染相關聯。

  幾年前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000萬名美國東北部50個不同城市的65歲以上患者,他們發現這些老人罹患神經變性病,包括阿茲海默病的機率和暴露於一些特定的污染源劑量密切相關。其它來自英國、瑞典和臺灣的報導也支援這個說法。

  《阿茲海默病》雜誌主編、美國德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喬治.佩瑞指出:「在阿茲[……]

Read more

Read More
時事新聞

胃癌精准診療有新靶點

【本報訊】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腫瘤外科王振甯教授團隊在非編碼RNA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發現CLDN4在胃癌中的表達與功能受到非編碼RNA調控網路的調節。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線上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相關論文首次報導了CLDN4能夠誘導胃癌細胞發生上皮間質轉化。

  胃癌是中國大陸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的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推廣,胃癌治療水準有所提高。然而,進展期胃癌根治術後5年生存率仍長期徘徊在30%~50%。

  轉移擴散是胃癌預後不良的首要原因。因此,深入探索胃癌發生及轉移機制,尋找轉移高危個體預測和早期診斷的分子[……]

Read more

Read More
時事新聞

液體活檢提升肝癌早診敏感性

 【本報訊】日前,國際學術頂尖雜誌《自然材料》發表了大陸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華教授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張康教授聯合團隊,歷時5年完成的肝癌早期診斷研究成果。

  該研究提出,與常規的甲胎蛋白檢測相比,通過檢測少量血液中循環腫瘤DNA(ctDNA)特定位點甲基化水準,可將肝癌早期診斷敏感性從60%提升至84.9%。

  2015年,中國大陸肝癌新發和死亡病例分別高達46.6萬和42.2萬,均占全世界肝癌新發和死亡病例的50%以上。徐瑞華介紹,肝癌早期診斷患者經有效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到50%以上。

  但現有篩查手段敏感性、特[……]

Read more

Read More
時事新聞

肥胖少兒人數40年增加10倍
世衛組織公佈《終止兒童肥胖實施計畫》

 【本報訊】近日從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獲悉,世衛組織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過去40年,世界各地5歲~19歲的肥胖兒童和青少年人數增加了10倍。

  依照目前的趨勢,到2022年,兒童和青少年肥胖人數將超過中度或重度體重不足人數。該研究是有史以來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流行病學調查,該研究結果已在《柳葉刀》雜誌上刊發。

  論文的主要撰寫者之一、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伊薩迪教授介紹,1000多名研究人員對全球3150萬名5歲~19歲兒童青少年的體重等資料進行了分析。

  1975年,世界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不到1[……]

Read more

Read More
時事新聞

聯合國發佈報告稱— 肺炎和腹瀉是幼兒主要殺手

 【本報訊】近日從世界銀行駐華代表處獲悉,聯合國兒基會、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經社部組成的聯合國兒童死亡率測算機構間工作組發佈報告稱,2016年,全球每天有1.5萬名幼兒在滿5周歲前夭亡,其中的7000名新生兒在出生後28天內夭折,占比為46%。

  按照目前的趨勢推算,在2017年至2030年期間將有6000萬名幼兒在滿5周歲前夭折,其中半數為新生兒。

  這份題為《2017年兒童死亡率水準與趨勢》的報告顯示,雖然2016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降至新低(從2000年的接近990萬名減少至560萬名),但新生兒死亡比例占比從41%上升至46%。[……]

Read mor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