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藥

伏天脾胃宜淡化

文/姜維民
入伏稱為溽暑,這就是說,在伏天不僅熱而且潮濕,空氣濕度大,身體的汗排得不暢達,人感到心煩氣躁,胃脘脹滿,不思飲食,此時此刻,脾胃一定要「淡化」,從而保障平安度夏。暑熱使人傷津耗氣、脾胃運化能力下降,故大多數人食慾減退、飯量驟降。人的舌頭上佈滿味蕾,其特點是喜歡刺激,一刺激它就異常活躍,[……]

Read more

傳統醫藥

祛濕降火有三招

文/晉獻春
今年雨水明顯較多,潮濕的氣候讓不少人的身體頻繁出狀況:濕疹、上火、腹瀉等。其實,這些都是濕氣太重所致,需要祛濕。
除濕氣:內服薏仁紅豆外洗艾葉荊芥體內濕氣太重,不僅會長濕疹,還可能引起腹瀉、痢疾等疾病,需要祛濕。平時除了要少吃油膩、甜食、冷飲外,還可多吃點具有健脾祛濕作用的食物,如冬[……]

Read more

傳統醫藥

潰瘍性結腸炎哪些藥哪些方管用

文/張聲生趙魯卿
夏日來臨,人們的飲食中開始增加了冷飲、宵夜、冰鎮水果等刺激腸胃的食物,腹瀉常常「找上門來」,一些人不小心患上了潰瘍性結腸炎,且反覆發作。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中醫有何高招呢?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是消化系統常見的疑難疾病。近年來,該病在我國的[……]

Read more

傳統醫藥

祛暑除濕有三招

文/張紓難.杜金行.尤立平(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
農曆小暑節氣之後,大部分地區的天氣日漸悶熱潮濕。中醫認為,暑為夏季主氣,為陽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氣傷津,如果超過了人的生理代償限度,可能會損傷人體元氣。古人對此有過提綱挈領的總結, 「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濕」。夏季濕熱,會給人的生理和心[……]

Read more

傳統醫藥

穴位封閉療法治搔癢性皮膚病

文/盧勇田(陝西省渭南市中心醫院主任醫師)
在臨床上,很多搔癢性皮膚病如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皮膚搔癢症、結節性癢疹及局限性銀屑病、扁平苔蘚等均具有病程遷延、病情頑固、久治耐藥、易於復發的特點,令患者痛苦、醫者棘手。筆者採用穴位封閉療法治療搔癢性皮膚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穴位封閉療法是一種將中醫臟腑[……]

Read more

傳統醫藥

宿便排不出有哪些危害? 宿便的中醫療法有哪些?

正常情況下我們應該養成定時拉大便的好習慣,一天要有一次大便,這樣可以排出存積在體內的宿便,清理胃腸道,保持身體的健康,但是宿便長時間沒有排出來,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宿便沒有排出來會有哪些危害呢?1、會阻礙營養的吸收宿便沒有及時排出來,會對胃腸道造成一定的影響,當大便堆積在腸道的時候,腸道[……]

Read more

傳統醫藥

辨證分型治苦夏

文/朱本浩
夏季氣候炎熱,雨水多、濕度大,人體容易出現全身困重、神疲乏力、頭暈心慌、食少納呆、噁心嘔吐等症,中醫稱之為「疰夏」,民間又稱為「苦夏」,是夏季的常見病、多發病。疰夏易發於體質較弱的老人,1~3歲嬰幼兒,年輕女性;長夏梅雨季節症狀加重。推薦辨證分型治療。暑熱傷津型發熱、少汗或無汗、口渴、[……]

Read more

傳統醫藥

冬病為何要夏治?

文/胡旭(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中醫師)
冬病夏治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治未病的疾病防治觀的具體運用。具體來說,冬病夏治是指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得以減輕或消失。其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穴位貼[……]

Read more

傳統醫藥

用時間醫學理論消風團

文/華華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常見病,目前西醫多採用抗組胺藥物、激素等進行治療,其近期效果尚佳,但遠期療效並不理想。筆者臨床中運用《素問.臟氣法時論》時間醫學理論,對就診的75名慢性蕁麻疹患者進行了治療及療效觀察,發現依照《金匱要略》五行生克理論用藥可
取得較好的療效。
筆者依照《素問.臟氣法時[……]

Read more

傳統醫藥

針藥並用 止頑固性呃逆

文/魏瑋
呃逆,即俗話說的 「打嗝」,為消化系統疾病的常見症狀。進食過飽、吃生冷刺激或產氣較多的食物後偶爾打嗝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持續性的不自主發出嗝聲則應予以注意。
一般呃逆持續時間超過48小時,稱為頑固性呃逆。頑固性呃逆常為多種疾病,尤其是腦血管病變的併發症,但單純膈肌痙攣也會出現呃逆。
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