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洲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幹細胞療法有可能治癒癡呆症。
他們已治癒了一條狗,由於狗的病理與人類類似,該研究成果可能為治療人類癡呆症找到新途徑。
「犬類認知功能障礙」出現的原因是,大腦中積累的澱粉樣蛋白引起腦細胞死亡,損害腦功能。
研究人員從患癡呆症的狗腹部取下一小塊皮膚,在實驗室裡培育了大量幹細胞。幾周後,研究人員將幹細胞注射到這狗發生病變的大腦海馬體中。三個月後檢查顯示,這條狗的癡呆症已治癒,幹細胞成功修復了受損的腦細胞。[……]
【本報訊】(記者任海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日前公佈的資料顯示,受試管嬰兒等技術進步的影響,近30年來,美國每年出生的雙胞胎數量顯著增加。
資料顯示,在2009年,美國有13.7萬多名雙胞胎嬰兒出生,相當於每30名新生兒中有一名是雙胞胎之一。而在1980年,美國共有約6.8萬名雙胞胎嬰兒出生,相當於每53名新生兒中才有一名是雙胞胎之一。
過去30年中,美國雙胞胎嬰兒增量的三分之一來自晚育女性,其中35歲至39歲女性生育的雙胞胎數量增長近一倍,40歲以上女性生育的雙胞胎數量增長兩倍多。美國50個州的每千名新生兒中雙胞胎的比例都有所增長。
美國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學家喬伊絲.馬丁說,雙[……]
【本報訊】(記者王瀟雨 通訊員胡顏)甲狀腺癌發病率10年增長近5倍,已成為發病率增長速度最快的惡性腫瘤。中國抗癌協會甲狀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高明教授聯合該院腫瘤分子診斷中心于津浦教授,近日首次發現了家族性非髓樣甲狀腺癌新的遺傳易感基因。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子刊《科學報導》上。
非髓樣甲狀腺癌占所有甲狀腺癌的95%以上,且呈現一定的家族聚集現象,因此篩選特異性遺傳易感基因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焦點。高明團隊和於津浦團隊利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二代基因測序技術,選取了47例家族性非髓樣甲狀腺癌患者與16例散發性非髓樣甲狀腺癌患者,設計了針對31個基因全外顯子區域的雜交捕獲[……]
【本報訊】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在英國期刊《柳葉刀》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開展的追蹤調查顯示,如果某人的每週工作時間達到55小時或更多,那麼這類人群患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將隨之上升。
這個團隊由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主導,他們對此前學界同行開展的25項研究收集的健康資料進行分析,這些資料來自超過60萬名歐洲、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志願者,他們向科研人員持續提供健康資訊的時間平均長達8年半。分析結果顯示,那些每週工作時間達到55小時或更多的志願者,與每週工作35至40小時的人群相比,前者患冠心病的風險會增加13%。
在中風研究方面,科研人員對另外17項研究收集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這些資料來自近53萬名志願[……]
【本報訊】(記者趙路)那些需要陰莖再造的男性可能很快就能享受到一種特殊材料—幹細胞—帶給他們的福利了。
在小鼠中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與僅僅使用移植體相比,在移植的陰莖中加入成熟幹細胞能夠產生更好的康復效果及性功能。這一發現為改進各種各樣的人類陰莖損傷治療指明了方向。
罹患陰莖損傷、畸形或嚴重佩羅尼氏病—能夠導致過多的疤痕,從而使陰莖彎曲或收縮—的男性有時需要外科手術來再造他們的生殖器並恢復性功能。許多移植體來自於其自身組織、屍體組織或豬的腸道,然而外科手術會導致一些併發症,其中就包括勃起功能障礙。
作為經常為佩羅尼氏病和其他陰莖問題患者進行治療的一名泌尿外科醫生,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
【本報訊】(記者林小春)
空氣污染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誘因,而一項美國研究說,糖尿病女性患者似乎更容易受影響。她們長期接觸受到污染的空氣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高得多。
這項成果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協會雜誌》週刊上。負責研究的哈佛大學助理教授哈特在一份聲明中說: 「我們分析了年齡、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體重、吸煙狀況、居住地區等因素,沒想到糖尿病是最大的易感因素。」
哈特等人分析了10萬多名美國女性的健康與污染空氣接觸資料,這些女性都參與了一項名為護士健康研究的大型長期女性健康調查研究。1989年至2006年期間,她們中有約7000人患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3800多例、中風3200多例。[……]
【本報訊】(記者藍建中) 「吃獨食」與「聚餐」時有什麼不同感受?日本科研人員發現, 「聚餐」時吃得更香,哪怕是面對鏡子裡的 「自己」吃東西,也比一個人對著桌子進食吃得更香。
名古屋大學研究員中田龍三郎報告說,他的研究小組以平均年齡21.5歲的16名大學生和平均年齡68.4歲16名老年人為研究對象,讓他們在有鏡子和沒鏡子的情況下品嘗鹹味和奶糖味的爆玉米花。每次品嘗持續90秒,爾後停止數分鐘再進食。
在每次品嘗結束後,研究小組立即進行問卷調查,讓受試者對 「好吃與否」 「是否還想再吃」 「吃完感覺如何」等與食品味道有關的選項進行打分。研究者經過統計發現,無論是大學生還是老人,在面對鏡子進食的時[……]
【本報訊】美國佛羅里達州科學家研製出一種可有效治療愛滋病的藥物,這種藥物可以在降低愛滋病病毒載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抑制病毒自我複製,是對傳統愛滋病治療方法的一大突破。
佛羅里達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科學家在本月18日宣佈,他們的新藥可能會減少愛滋病感染者的病毒載量,並且,當該藥物與當前推薦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混合使用時,愛滋病毒會自我複製,進而不再感染健康細胞。
普斯研究所科學家們使用了全新的研究方法研發出一種新的藥物,並通過小白鼠試驗藥物效果。
傳統治療方法所用藥物雖能減少愛滋病毒載量,但是到底能減少到何種程度尚且不可測量。他們先將傳統的治療藥物注射給感染愛滋病毒小白鼠,當其體內病毒減少到不可[……]
文/季商 什麼樣的動物更容易得癌症?如果不考慮其他方面的因素, 「個頭大」和 「壽命長」會是兩個看起來很合理的答案。
個頭大意味著組成身體的細胞數量更多,壽命長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新生細胞來更新換代,而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出錯導致失控的可能性也會增大。
但在自然界,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大象的個頭就很大,壽命也相當長,但它們患癌症的頻率卻比人類要低得多,與個頭小、壽命較短的動物相比也不算高,這又是為什麼呢?
最近,一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研究就對此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大象不容易得癌症,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它們的基因好。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們收集了36種哺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