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趙廣智)享譽紐約華人圈的趙蒨心血管內科心臟診所於12/01/2022搬遷新址為38-08 Union Street 4A Flushing. NY 11354,開診時間變更為週一,週二,週四,週五、週六9:00am-5:00pm,週三/ 週日休診。持續維護各界人士心臟健康努力不懈。
現代生活中女性發生心臟病和卒中的風險日趨上升,因為她們並不知曉其危險因素!心臟病和卒中在中國女性的死因中占43.9%。全球每年有860 多萬女性死於心臟病和卒中,數字遠遠高於所有癌症、結核、HIV/AIDS 和瘧疾所致死亡的總數。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大多數心臟病和卒中都是[……]
(本報訊 記者趙廣智)為服務紐約市布碌崙區眾多華裔移民病患,林聲瀚家庭全科診所於2021年5月,增設布碌崙區康樂醫療中心(Shen-Han Lin Medical PC);邀請黃景樂醫師(Alvin K Wong)與周秀遠(Yuan Xiu Zhou)家庭護醫士加入醫療團隊,負責布碌崙區康樂醫療中心診療事務;全新的醫務診所、最先進的醫療設備、高超的醫療技術及親切有禮的團隊,最佳的醫療品質與服務。布碌崙區康樂醫療中心七天開診,每日早上09:00至下午05:00,歡迎有需要的病患致電預約,前往看診。
林聲瀚醫師於法拉盛開設家庭醫生診所就是希望將他豐富的醫學經驗回饋到華人社區,為更多的患者提[……]
文/曹雪
在很多醫院,儘管有顯著的禁煙標誌,可還是有很多人視而不見。英國醫院為此也是操碎了心,甚至放出大招:如果發現患者在院內吸煙,經勸阻仍不停止者,將拒絕為其提供急診以外的醫療服務。
醫院不僅廢除了指定吸煙區,還專門培訓了「禁煙看守員」。他們每天在院內巡邏,一旦發現患者或家屬吸煙,並拒絕勸阻,會收到一張黃牌;若經勸阻之後仍繼續吸煙,醫院可拒絕為其提供任何非緊急醫療服務。英國肯特郡達倫特谷醫院主管蘇珊‧斯科特表示,電子煙和傳統煙草都在院內禁煙範疇內,之所以實施如此嚴格的禁煙令,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所有人的健康意識,保護其他人免於被動吸煙。她說:「我希望大多數人能[……]
紐約中醫學院是以中國傳統中醫針灸為特色的高等學府,也是東岸唯一冠名中國傳統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的學校。學院成立於1996年,二十七年來學院保持“原汁原味”的特色,秉持“汲取中華醫學精髓、躋身美國健保體系”的教育方向,以師資雄厚、教學嚴謹而享譽美國針灸教育界,已經培養出千位畢業生,成為執照針灸師的搖籃,他們銘記“仁愛、傳承、融匯、啟新”校訓,為中醫針灸事業在美國的發展增加了不少生力軍,其中不乏開業成功的佼佼者。陳業孟院長感慨地說:“二十七年的歲月,同舟共濟;二十七年的風雨,奮進前行。如今驀然回首,紐約中醫學院在中醫走向世界的歷史機遇中,早[……]
「ECMO葉克膜」一詞在抗擊新冠肺炎的報導中出鏡率很高,它是英文的「體外膜肺氧合」的縮寫,也稱「體外循環心肺支援系統」,簡稱「體外人工心肺」。葉克膜在搶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功勞不小,使許多患者轉危為安。這個機器可以讓心臟及肺暫時「歇工」,為患者的康復爭得寶貴時間。
文/石宜安
葉克膜通過將患者的血液從靜脈引到體外,繞過患者的肺,在「體外人工心肺」中進行氧合,變成富含氧氣的動脈血後再回輸到大動脈中,來保證患者全身器官的供氧。對重症肺炎等患者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救命手段。
「鐵肺」開創 機械通氣歷史里程碑
「體外人工心肺」是呼吸機家族中的一員。呼吸機[……]
文/逯富紅
守七戒 講原則
養生健體方面,齊白石最受大家推崇的一點,便是嚴格要求自己,恪守七戒,從不馬虎。一戒飲酒、二戒空度、三戒吸煙、四戒懶惰、五戒狂喜、六戒空思、七戒悲憤。齊白石一生不抽煙、不喝酒,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有害物品對身體的損傷。齊白石惜時如金、求真務實,力爭每一天工都過得充實豐盈,從不讓韶華虛度、時光空逝。僅在去世前一年,齊白石就做畫600餘幅,其創作上的熱情與勤奮,由此可見一斑。齊白石也有一顆平靜如水的坦然之心,以致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泰然處之,保持情緒的平和冷靜與心態的積極樂觀。雖說七情六慾為人之常情,但處理不當,就會導致疾病傷身。齊白石正是意識到了這一[……]
文/高嘉悅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虛榮心,自卑的人同樣如此。自卑的人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自暴自棄;另一種就是由於自卑,自尊心特別強,對於某些事過於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於是便希望通過快捷的方式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表現出的虛榮心比一般的人都強。
賞櫻花一定要去日本、出門一定要打車、選服裝非限量款不買、喝水只喝某個牌子的礦泉水…當下有一些人,過度追逐所謂「品質人生」,忽略了自身的經濟能力可能並不足以支撐這種生活,逐漸陷進入不敷出的「假精緻陷阱」中。據統計,月收入中等以上的年輕人,辦理信用卡的比率超過76%。透支消費只是為了「有面子」,虛榮心正在這些年輕人[……]
翻譯/方留民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對於50歲以上的人來說,如果對生活滿意度越高,其死亡的風險就越低。發表在《心理科學》期刊上的這項研究稱,研究還發現,如果生活滿意程度時好時壞,甚至不太滿意自己的生活,其死亡風險就會增加。
美國查普曼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近4500名老年人進行了9年的跟蹤研究。在這期間,研究人員每年都會詢問這些老年人的一些問題,以瞭解他們的生活滿意度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當老年人滿意度上升時,死亡風險就會減少18%。反之,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變化劇烈,死亡風險就會上升,死亡風險上升幅度約20%。
研究人員指出,一般人認為,一個人的生活滿意度應該是持續一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