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報導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中藥複方試驗報告 期待被國際認可

文/卞兆祥(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卞兆祥團隊歷時十餘年撰寫的關於中藥複方臨床試驗報告規範的論文,被發表在美國權威醫藥雜誌《內科醫學年鑒》上。這是該雜誌自1927年創刊以來,以英文、中文繁體和簡體同時發表一個研究類文章。本期,我們邀請卞兆祥教授談談中藥複方臨床試驗報告的重要作用、制訂中需關注的重點問題等。

  傳統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備獨特的理論體系,其針刺和中藥單方已被國際醫藥界認同和接受。

  然而由兩味或兩味中藥以上組成的複方,由於其成分複雜,加上中藥材品質控制、加工炮製、製劑品質等因素,使其在走向世界途中面臨不[……]

Read more

Read More
醫藥常識

喝湯族一周輕鬆減十斤

紫菜黑木耳湯

  功效:治療肥胖、改善體質、補血潤氣、解除便秘

  材料:紫菜100克、黑木耳50克、甜椒一個、蔥、胡椒、鹽適量

做法:

  1、將黑木耳浸軟,去頭切碎。

  2、甜椒和蔥均洗淨切碎。

  3、待水煮開,加入黑木耳大火煮10分鐘,等木耳煮軟,再放入紫菜甜椒,用中火煮3分鐘,撒上蔥末,加入適當的鹽和胡椒調味即可。

  貼心提示:

  1、紫菜的1/5是食物纖維,可以保持腸道健康,將致癌物質排出體外。紫菜中脂肪的含量很低,適合體胖的女性[……]

Read more

Read More
醫藥常識

脾氣不好導致五官健康受損

生活中,我們常說到這樣一句話, 「氣得兩眼發黑」。難道脾氣秉性也跟五官健康有關?沒錯,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五官與五臟關係密切,發脾氣容易導致一些五官疾病,尤其對耳朵和眼睛,傷害極大。

  五臟於內,五官於外,在中醫看來兩者是互相關聯的。五官的養生,不僅僅關係到我們的口、耳、眼、鼻、舌的形象,更關係到整個身體的健康與協調。

  《黃帝內經》記載: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中醫科解釋,目為肝之官,耳為腎之官,即常說的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

  又有「肝和則目能辨五色,腎和則耳能聞五音」之說,這都說明了五臟六腑生理功能正常,[……]

Read more

Read More
醫藥常識

健康冬季多食用根

文/王新穎

  民間有諺語, 「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冬天根莖類食物大量上市,因其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澱粉,能為人體提供充足的能量,增強機體禦寒力,可以用來替代部分主食。

  本文中,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洪巨介紹了6種適宜冬季食用的根莖類食物。

  山藥 滋陰潤肺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成分,利於強健脾胃,促進消化;還含有能降低血糖的黏液蛋白,糖尿病人食用很有益處。其中的薯蕷皂素能夠降低膽固醇,緩解高血壓,也能滋陰潤肺。冬季用山藥搭配紅棗熬粥,可暖胃安神、補中益氣。

  白蘿蔔 消炎潤燥俗話說[……]

Read more

Read More
醫藥常識

不同輻射劑量對人的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受到各種輻射,不同輻射劑量對人體的影響有所不同。當短時間的輻射劑量低於100毫西弗的時候,對人體沒有危害。高於4000毫西弗時,對人體是致命的。

  在放射醫學和人體輻射防護中,人們用西弗作為國際單位,用來衡量輻射對生物組織的傷害。西弗是個非常大的單位,因此人們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等於1000微西弗。對於日常工作中不常接觸輻射的人來說,每年正常的天然輻射(主要是空氣中的氡輻射)為1000微西弗~2000微西弗。

  當短時輻射物質攝取量低於100毫西弗時,對人體沒有危害。如果這個數字超過100,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Read more

Read More
醫藥常識

高枕無憂還是 低枕無憂

文/王羽豐

  不少專家認為,睡高枕頭會得頸椎病。於是,有些人買了較低的枕頭,甚至花幾百塊錢買來了健康枕。可是他們發現,頸痛不僅沒減輕,半夜還經常出現手麻痹的現象。難道這是低枕頭惹的禍?究竟睡覺應該用高枕頭還是低枕頭?

  人正常的脊柱從側面看不是直的,是由許多彎曲組成的。其中,頸的生理曲度是前曲,胸是後曲,腰也是前曲。如果頸的生理曲度變直了,是不正常的。由於電腦的應用和伏案工作學習的時間增多,使我們經常低頭,而經常低頭則容易使頸椎變直。變直了的頸椎容易出現頸酸痛無力,甚至頭暈手麻等症狀。那麼變直的頸椎能否恢復正常彎曲呢?答案是有可能的,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

Read more

Read More
醫藥常識

打鼾會誘發哮喘嗎

文/李慶雲林瑩妮

  鼾症即通常所說的打鼾,是睡眠過程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在成人及兒童中都很常見。當呼吸道氣流受到限制,氣流高速通過上呼吸道的狹窄部位時產生渦流,在口腔或咽喉軟組織附近發生振動時,就會引起粗重響亮的鼾聲。當呼吸道中的氣流被壓迫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明顯的呼吸中斷,稱為睡眠呼吸暫停。發生嚴重的上呼吸道阻塞時,可出現夜間間歇性憋氣、憋醒、咳嗽、心慌等類似哮喘發作的症狀,可能被誤診為哮喘。那麼,打鼾和哮喘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繫呢?

  一項關於哮喘患者的統計資料表明,這些人群比非過敏人群更容易打鼾。原來,反覆的哮喘發作容易導致氣道慢性炎症,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水腫[……]

Read more

Read More
醫藥常識

藥浴養生

 所謂藥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藥物的湯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湯藥,以蒸氣沐浴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藥浴的使用方法在中國由來已久。據載,自周朝開始流行就用香湯浴潔身,宋明期間,這種香湯浴傳入民間,便出現了專供人們洗芳香浴的「香水行」,逐漸形成了一種習俗。人們擇日選用不同的藥浴潔身、防病。如春節這天用五香湯沐浴,浴後令人遍體馨香,精神振奮;農曆的二月二,古人稱之為「中和節」,民間曰為「龍抬頭」的這一天,多取枸杞煎湯沐浴,可令人肌膚光澤,不老不病;夏季常用五枝湯洗浴,是為疏風氣、驅瘴毒、滋血脈。到了清朝,藥浴不僅作為健身益壽的方法,而且廣泛用於治[……]

Read more

Read More
醫藥常識

聖藥黃芪因人為佳

黃芪,補氣之聖藥,被李時珍稱為“補藥之長”,具有補脾肺氣、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托毒生肌、補血活血等功效。

  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善良的老醫生,名叫戴糝,他擅長針灸,謙和厚道,樂於助人,由於救墜崖兒童而死。老人形瘦,面肌淡黃,人們尊之曰“黃耆”。老人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老人墓旁生長的一種味甜,具有補中益氣、利水消腫、補血活血的草藥稱為“黃芪”。

  《舊唐書•方技傳》記載,唐朝柳太后突然患中風說不出話來,病情一天比一天重,眾醫束手無策。精通醫藥的許胤宗提出用熱湯氣薰蒸法為太后治病。於是用黃芪、防風兩味藥煮湯數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藥汁彌漫,煙霧[……]

Read more

Read More
醫藥常識

銀杏

銀杏樹,又稱白果樹、公孫樹,有人說它是植物界的活化石,更像植物中的“千年老妖”。日本廣島1945年被原子彈轟炸,四野一片焦土、寸草皆無,第二年春天,銀杏樹獨以頑強的生命力發芽了。

  銀杏樹主幹挺立,葉似鴨掌,二月間夜晚二更時開花成簇,為青白色小花,且隨即謝落,人很難見之。十月間果實成熟,因其形似小的杏實,而果核表面呈銀白色,故所結果實稱白果、鴨腳子、銀杏。

  藥用或食用的白果多為種仁。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界定為:“熟食,小苦,微甘,性溫,有小毒。入肺、腎經。”“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帶濁”。當代《藥典》界定為:味甘、苦、澀,性平,有毒。功能斂[……]

Read mor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