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曉秋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研製出一種由超聲波驅動的納米機器人,該機器人能清除血液中的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這種醫用納米機器人長度只有人類頭髮絲直徑的1/25,並以每秒35微米的速度運行。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機器人學》雜誌上,將來有望成為安全有效的解毒手段。納米機器人是以分子水準的生物學原理為設計原型,設計製造出的可對納米空間進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所以它也叫「分子機器人」。納米機器人在許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近年來,醫用納米機器人的研發取得不少可喜成果。例如,2013年6月,日本東北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一種由生化驅動的可以[……]
文/張家偉
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對科學家來說仍存在許多未知,但鑒於倫理等限制至今還很難通過實驗來深入探究。隨著英國研究人員在胚胎研究方面再次取得突破,不少科研人員也呼籲各國監管機構放寬人類胚胎研究的倫理限制,為妊娠失敗等問題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案。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利用經基因改造的小鼠胚胎幹細胞和滋養層幹細胞,再搭配細胞外基質,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了一個結構體,它的一些主要特性都近似一個小鼠胚胎。領導這個團隊的劍橋大學教授瑪格達萊娜‧澤爾尼卡.戈茨說,這個近似小鼠胚胎的結構體僅發育到了原腸胚形成這一階段,這次實驗中「我們並沒有嘗試讓它繼續發育下去」。原腸胚[……]
文/朱江帆
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AACE)和美國內分泌學會(ACE)提出以肥胖為基礎的慢性病(Adiposity-BasedChronic Disease, ABCD)作為描述肥胖新的術語。這一術語不僅基於體重指數(BMI),而且重點強調以肥胖相關併發症為中心,從而有利於決定治療策略及預測結果。目前對BMI大於30的人通稱為肥胖。這一定義是基於體重測量。實際上在2014年AACE/ACE肥胖共識會議上,參會者就對肥胖症這一術語提出質疑,認為其對於描述肥胖個體健康狀況尚不清晰,不能全面描述以體脂為中心的肥胖病理生理,以及影響到生活品質和壽命的因素。從科學角度來說,BMI可以用作篩選工具[……]
文/陳傑馮俊
青光眼是眼內壓間斷或持續升高的一種眼病,可造成眼球各部分組織和視功能的損害。青光眼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鐳射治療和手術治療,而手術治療是挽救青光眼患者視功能的最後一道關卡。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科室根據長期的臨床總結,並結合中醫思想理論,創建睫狀體平坦部濾過術,對於治療難治性青光眼有獨特的優勢,同時提出改良式小梁切除術,相較於常規青光眼手術,手術的安全性和遠期眼壓的控制,都有明顯提高。睫狀體平坦部濾過術是國醫大師唐由之研究員在睫狀體平坦部進行白內障針撥術及針撥套出術基礎上提出的治療青光眼的手術方法。近年來我們通過該手術治療不同類型青光眼患者,並進行了觀察研究。通過1~6年[……]
文/時占祥
在腫瘤的臨床治療中,儘管臨床組織活檢可以顯示細胞從良性到腫瘤惡變的病理學依據。然而,可能一切為時已晚。近年來,隨著腫瘤基因測序數據量級的迅速擴展,科學家們開始關注和研究腫瘤細胞基因DNA什麼時候開始突變的。也就是說,科學家希望從個體基因最初變化中尋找或捕捉癌變的「臨界點」。這一嶄新轉化研究領域將成為今後幾年尋找癌症發病機理和突破臨床治療的新熱點。美國腫瘤研究協會年會與會科學家和醫生們關注並熱議癌變前基因測序—即組織細胞異常增生導致癌變臨界點問題。該前沿領域是把注意力從經典的治療癌症,前移至癌前良性病變和捕獲DNA測序異常變化,甚至考慮研發新藥阻斷癌前期病變的發展。霍普金斯大學[……]
【本報訊】(記者周舟)發表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說,用於治療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靶向藥物依魯替尼或可用於治療一種常見且致命的腦癌—腦膠質瘤。領導研究的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勒納研究所科學家鮑仕登對新華社記者說,動物實驗發現,依魯替尼可延長患腦膠質瘤小鼠存活時間,使生存期比使用目前治療腦膠質瘤常用化療藥替莫唑胺延長10倍左右。研究還發現,依魯替尼與放射性治療聯用的效果比單用依魯替尼或放療更好。鮑仕登團隊此前發現,腦膠質瘤幹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X染色體骨髓酪氨酸激酶」(BMX)水準增高,從而啟動了「信號轉導和轉錄啟動因數3」(STAT3),而後者與腦膠質瘤幹細胞惡性增殖有關。新研究發現,依[……]
【本報訊】(記者黃涵)法英等國研究人員在《自然遺傳學》雜誌網路版上報告說,他們探明了引起結核病的結核分枝桿菌的起源,這一成果有助於開發防治結核病的新方法。結核分枝桿菌是引起結核病的元兇,雖然還有一些種類的分枝桿菌也可能使人患上結核病,但結核分枝桿菌是其中傳播最廣泛、致病能力最強的病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小組對不同分枝桿菌的基因組進行分析比較後發現,結核分枝桿菌與卡式分枝桿菌的基因組總體結構極為相似,應該是由同一古老菌種進化而來。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結核分枝桿菌進化出較強傳染性與致病性的若干基因機制。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發現有助於研發防治結核病的新方法,幫助醫衛部門實現控制結核病的目標。結[……]
【本報訊】(記者李季)中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研究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研究組和醫學院那潔研究組日前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各階段染色質重程式設計變化規律。該成果為深入理解人類胚胎早期發育表觀遺傳調控提供了理論基礎,對提高輔助生殖成功率以及發育相關出生缺陷防控有重大意義。在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由於早期胚胎材料的稀缺以及技術限制,染色體在全基因組水準上的重程式設計以及其與胚胎基因組轉錄啟動的關係還鮮有研究。研究團隊發現,在人類胚胎合子基因組啟動前的合子、2Cell、4Cell均發現有大量的染色質開放區域。研究人員首先鑒定出了胚胎發育過程中可能的重要轉錄因數。[……]
【本報訊】(記者華淩)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螢光成像技術,能夠使活體動物血管脈動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現。與傳統的影像技術相比,其增加的清晰度類似於擦拭掉眼鏡前的迷霧一般。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線上版上。該技術被稱為近紅外-Ⅱ成像,或NIR-Ⅱ。研究人員首先將水溶性碳納米管注射到活體的血液中,然後用鐳射照射要觀察的對象,如小白鼠。鐳射的波長在近紅外範圍內,約為0.8微米,可導致專門設計的碳納米管發出1微米至1.4微米的波長更長的螢光,用於檢測確定血管的結構。碳納米管發出的螢光波長要比傳統成像技術更長,這是實現令人驚歎的微小血管清晰圖像的關鍵。由於更長[……]
【本報訊】(記者常麗君)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美國天普大學醫學院報告了他們在研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治療方面的進展。他們設計出一種關閉CML幹細胞活性的方法,以此遏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研究人員指出,該發現有望帶來攻克癌症幹細胞耐藥性的個體化新療法。在CML中,骨髓幹細胞中的基因ABL1和BCR融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叫做BCR-ABL1的,在其驅動下產生了過多白細胞。儘管在治療上,伊馬替尼是一種比較成功的藥物,但患者始終處在病情復發的風險中。論文高級作者、天普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授湯瑪斯‧斯科斯基解釋說,白血病有一個小型幹細胞庫來對抗治療,殘餘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