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報導
身心健康

10 個問題看透一個人

文/林倩
識人向來是一件難事。美國管理諮詢師安東尼.魯總結自己的經驗,我們可以通過十個問題來考察一個人的態度、個性和品質。1﹒說得多還是聽得多?通常, 人們會偏愛那些自信滿滿且滔滔不絕的人,但如果這個人超過一半的時間都是自顧自地說,那你就要好好考慮他在人際交往上的態度。說得多的人, 可能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而對他人不感興趣。當然, 也可能他是一個容易緊張,需要通過說話來緩解壓力的人。2﹒正能量還是負能量?總有這麼一群人, 他們隨身攜帶並傳播負能量;而另一群人,他們對生活充滿激情,給人積極向上的能量。這兩種類型很容易辨別,從話語中正面、負面的詞彙量就能看清。積極的人肢體語言、面[……]

Read more

Read More
身心健康

高溫或讓人變得自私

發表在《歐洲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高溫使人更自私這一假設,人們之所以變得更為自私,是為了在極端炎熱的時期保存自身的能量資源。根據最新研究表明,溫暖的天氣會使我們對其他人的態度變得明顯冷漠。科學家發現,隨著溫度計水銀柱的升高,人們變得不那麼樂於交際,也不那麼願意幫助別人了。實際上,氣溫越高,人們向他人伸出援手的意願下降得越強烈。在一個實驗中,氣溫升高約2.78℃ 導致人們幫助他人的意願下降了50%。支持該研究的一項假設是:人們變得更為自私,是為了在極端炎熱的時期保存自身的能量資源。發表在《歐洲心理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包括了多項評估炎熱對人類社會行為之影響的實驗。在其中一項實驗中,實驗對象[……]

Read more

Read More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腦深部電刺激術治帕金森病已成外科首選

文/趙春生(江蘇省人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腦深部電刺激術俗稱腦起搏器(DBS),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療領域里程碑式的新技術。該技術可以明顯改善帕金森患者所產生的動作遲緩、肌肉僵直或震顫的症狀,也可明顯降低服用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絕大部分患者因接受了腦起搏器療法,運動症狀得到全面改善,生活品質提高,能夠重返工作崗位;其照料者也可以從繁重的照料工作中解脫出來,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由於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症具有可逆、可調、安全、微創的特點,近年來,該療法已成為帕金森病的首選外科治療手段。全球超10萬患者受益腦深部電刺激術是1987年由法國學者班納比開創的,能夠明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顫、僵直等症[……]

Read more

Read More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活流感病毒怎麼變成了疫苗

文/傅東紅
日前,國際頂級期刊《科學》發表了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德敏教授、張禮和院士課題組的突破性研究進展,題為製備複製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苗。這一「四兩撥千斤」的技術不僅使疫苗研發不再複雜,而且適用於幾乎所有病毒。全球最大的科技新聞工作站SciPak將該發現作為亮點向全球媒體發佈。該研究成果被稱為是一種「革命性」、「顛覆性」的發現。周德敏的博士生司龍龍和徐歡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近日筆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課題組負責人周德敏教授。現有疫苗製備仍不完美問:我們已經有了很多種疫苗,為什麼這項研究成果還能這樣轟動呢?周德敏:的確,我們應用疫苗對抗疾病的歷史已經[……]

Read more

Read More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糖尿病足大部分截肢可避免

文/鄭穎璠賈春蕾
對於糖尿病足,在阻塞血管近心端10~15公分處截肢是常見的治療方法。近日北京國際創面與糖尿病足論壇上,多國學者與中國大陸內同行交流了彼此診治的經驗。據大會主席、中華預防醫學會組織感染與損傷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世紀壇醫院王江甯教授介紹,糖尿病足防治已有很多成熟經驗, 大部分截肢是可以避免的,臨床醫生需要轉變觀念。預防糖尿病足醫生應該做更多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在所有的截肢患者中,70%是伴有糖尿病的,下肢截肢的糖尿病病人數每年超過100萬。因此,糖尿病足一直是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中最讓人擔心的。患者一旦截肢,不僅生活品質明顯下降,術後5年生[……]

Read more

Read More
時事新聞

維生素D水準高乳癌患者能活更長

【本報訊】(記者林小春)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血液中維生素D水準高的乳腺癌患者能活得更長,這說明乳腺癌患者補充維生素D或許是必要的。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卷》上。據論文第一作者、羅茲韋爾‧派克癌症研究所姚松副教授介紹, 他們一共選擇了1666名患者,測量了這些患者被診斷出乳腺癌時血液中維生素D的濃度,然後通過一系列統計分析,研究維生素D水準與乳腺癌復發和死亡風險的關係。「我們發現血液中維生素D水準與乳腺癌病人的生存預期有明顯的相關性。」姚松說,維生素D水準高的病人總生存期要比維生素D水準低的病人高出30%,而且這種相關性在絕經前婦女中尤為顯著,維持必要的維生素D水準對於乳[……]

Read more

Read More
時事新聞

基因療法可預防致命神經退行性疾病

(本報訊)基因療法可以預防早發性致命神經退行性疾病——戈謝病。英國科學家團隊將一種病毒載體遞送至胎鼠的中樞神經系統,這種病毒載體經過改造,重新廣泛表達一種特殊編碼基因,緩解了胎鼠的腦部退化。戈謝病是一種遺傳病,常見症狀包括肝脾腫大、骨骼易碎、骨痛、貧血、疲勞和易受挫傷。這些症狀源于機體無法正常分解脂質,導致其堆積。一些輕度戈謝病可以在產後通過酶替代療法加以治療。但重度戈謝病目前無藥可治,其會引發不可逆的早發性神經退行,且通常具有致命性,這種預後意味著必須儘早展開治療。而基因療法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因基因缺陷和異常引起的疾病,達到治療目的。此次,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西蒙•瓦[……]

Read more

Read More
時事新聞

最新血液檢測法揭曉人體生理年齡

(本報訊)科學家最新研製出一種血液檢測方法,可以測量你還能活多久。這是全球多項血液檢測專案之一,科學家當前致力於開發最好的“壽命計算器”,量化人體細胞的年齡,而不是你的“實際年齡”。負責這項研究的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堅持認為,他們的測量資料提供了迄今所有研究中最準確、最實用、最易於解釋的結果,因為這些資料可應用於每年個人的體檢報告。研究報告作者、耶魯大學病理學家摩根•萊文博士表示,她的下一個研究目標是找到導致細胞老化的因素,這樣醫生就能通過調整飲食或者鍛煉身體延長病人壽命。之前該領域大多數研究都採用了微觀觀測法,深入分析細胞構成,從而確定它們的分子年齡。萊文博士曾經也使用過這些類型的測試,但是這[……]

Read more

Read More
要聞

母乳餵養 可助寶寶打針時止痛

【本報訊】(記者李雯)加拿大發佈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嬰兒在接種疫苗前和接種疫苗時如果能吃到母乳,會減少疼痛感,哭泣的時間也會更短。領導研究的加拿大渥太華大學丹尼絲‧哈里森說,科學界已經知道,新生兒在採集足跟血時如果能馬上吃到母乳,會減輕疼痛感。因此,他們希望通過這項研究來瞭解嬰兒在慢慢長大後,是否還能通過吃母乳來減輕疼痛感。渥太華大學研究人員在英國《科克倫系統研究資料庫》雜誌上報告說,他們查閱並分析了10項此前發表的研究,涉及1066名1歲以內的嬰兒。分析結果顯示,如果嬰兒在接種疫苗前和接種疫苗時能吃到母乳,會比其他沒有吃到母乳的嬰兒平均少哭38秒。嬰兒在接種疫苗時的行為也顯示,沒吃母[……]

Read more

Read More
要聞

蘋果皮提取物可延緩衰老進程

“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你”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健康諺語。不過,吃蘋果的最好方法是帶皮吃。據最新一期《自然•醫學》報導,美國科研人員發現,達沙替尼(一種白血病藥物)和槲皮素(一種來自蘋果皮的提取物)的組合可使老年小鼠的壽命延長36%。衰老細胞通常在60多歲時出現在人體內,而在肥胖人群或慢性病患者體內出現得更早。這些異常細胞處於衰退狀態,但其又不甘於死亡。有人認為,衰老細胞本身會催化衰老進程。美國梅奧診所詹姆斯•柯克蘭領導的研究團隊證明,情況確實如此。當研究人員向6個月大的小鼠注射少量衰老細胞時,它們的速度、耐力和力量在幾周內下降了20%至50%,差不多是典型2歲老年小鼠的水準。為了阻斷衰老細胞的影響[……]

Read mor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