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報導
Uncategorized

中醫刮痧的宜與忌

近年來,刮痧漸成「時髦」的保健方法,一塊扁扁的刮痧板,為何能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刮痧能治療哪些疾病?刮痧的手法又有哪些講究?刮痧是否人人皆宜?文/裴建什麼是刮痧?日常生活中,刮痧成為十分普遍的養生方法。那麼,到底什麼是刮痧?所謂刮痧法,是指應用邊緣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屬針具、瓷匙、古錢幣、硬幣、玉石片或頭髮、苧麻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體病變部位皮膚上,反覆進行刮、擠、揪、捏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膚表面淤血點、淤血斑或點狀出血。刮痧通過刺激體表皮膚及經絡,以達到扶正祛邪、調節陰陽、活血化瘀、清熱消腫、軟堅散結等功效的治療方法,民間流傳廣泛,中國大陸南方地區更為廣泛應用。刮痧過程中[……]

Read more

Read More
身心健康

為何總覺得自己沒錯

文/齊鶴
在與人發生矛盾或經歷失敗的時候,我們常常不願意承認是自己在某些方面、某個環節做錯了,即便是有鑿鑿證據的情況下,人們也傾向於否認自己的過錯。我們為什麼不願意相信「是自己錯了」?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會傾向於選擇性地遺忘自己做得不對或不道德的事,這種現象叫「非道德健忘症」。美國西北大學商學院和哈佛商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們會清楚地記得他們做過的好事、正確的事,但對於不那麼合情合理的行為則記憶不深刻。這可能是為了保護「道德自我」而下意識做出的選擇。所以,當他人說起自己在某些事上做法不妥當時,人們通常會為自己辯解道「我做得哪有你說得那麼過分」。當然,並不是所有不道德的行為都會被我們遺忘,對於造[……]

Read more

Read More
身心健康

借酒澆愁源於大腦被騙

文/歐颯
壓力大時喝杯酒或許能讓你感覺好受些。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這是因為,感受到壓力時,大腦會釋放出一種起保護和鎮靜作用的信號,而飲用酒精可以刺激大腦釋放類似信號。賓州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神經元》月刊上發表論文寫道,由於酒精能誘使大腦以為它在保護身體,所以它可能讓飲酒的人喝完再喝,導致酗酒。研究人員用老鼠做實驗,讓一部分老鼠承受1小時巨大壓力,15小時後測量這些老鼠與沒有承受壓力的老鼠分別喝下多少摻入乙醇的糖水,結果發現,承受壓力的老鼠喝下的含乙醇糖水明顯多於後者,而且在後來幾周中都是如此。研究牽頭人約翰.達尼說,人對壓力產生反應是一種保護機制,但是這種機制會幫助酒精「欺騙」大腦,促使人借酒[……]

Read more

Read More
Uncategorized

為何一餓就發飆

文/韋川南
你在餓著肚子的時候有沒有對別人發過脾氣?這種怒氣叫作「餓氣」。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彭旭解釋,當人飽的時候,由於腸管壓力受刺激,可以向腦內產生內啡肽,這是一種內源性的嗎啡,可以產生和嗎啡一樣的作用;而當人饑餓的時候,這種內啡肽物質無法產生,此時胃腸道的焦慮就相當於身體反映的饑餓,人把焦慮轉向外界,就成了憤怒情緒。一餓就發飆很傷人。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調查證實,血糖水準和家庭問題上發脾氣之間存在的關聯,血糖水準越低,對伴侶發脾氣的現象越嚴重。而憤怒就像一把刀,當人發飆時難免會傷到周圍的人。饑腸轆轆時,我們在最關心的人面前會放鬆警惕,因為一點小事,愛人、父[……]

Read more

Read More
身心健康

跟古人學調心智慧

文/高陽
源頭活水助成長宋代詩人朱熹《觀書有感》中寫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思是,書讀得越多,道理越明。有活水才有清池,新的思想、觀念會讓人更加清醒、睿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會面臨不同的困難和挑戰。通常來講,相對穩定的時空環境下,人們現有觀念和價值系統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可一旦發生變化,原有系統還保持不變的話,就會出現諸多矛盾。此時,亟需借助新觀念、新方法來調節固有知識觀念體系,以適應變化。讀書階段我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進入職場後,更不能停止學習。面對新的問題,要及時通過各種管道尋找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式,不能讓困難堆著不處理。例如,進入職場後都要保持「空杯心態」,[……]

Read more

Read More
中西醫結合/現代醫藥

阿斯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大多應用不當

《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刊出了一項註冊研究,該研究稱每10例心臟病患者中就有超過1例患者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阿斯匹林處方不合理,而且各醫療機構中不合理處方的比例也大不相同。該研究分析了美國心血管疾病資料註冊系統的實踐創新和臨床技術優化(PINNACLE)註冊研究的資料。研究發現,被開具阿斯匹林處方的心臟病患者中,11.6%並不符合美國心臟協會對阿斯匹林用於心血管疾病(CVD)預防的標準。貝勒大學醫學院(休斯頓)的諾威.齊若博士及同事從PINNACLE註冊資料庫中收集了68,808例患者的資訊,這些患者在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間應用阿斯匹林。研究並未納入將阿斯匹林作為二級預防(如存在MI、中風[……]

Read more

Read More
Uncategorized

當遇上懶癌醫學是否懂得煞車

文/李陽和孟小捷
在近日召開的「醫學與人文高峰論壇」上,大陸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從「懶癌」等現象入手,分析了癌症篩查技術可能造成的負面效應,引發了與會醫學專家和相關學者對於腫瘤等慢性病防控策略的人文反思。對於終生沒有徵兆、沒有麻煩的「懶癌」,人們不必再「談癌色變」癌症的發病率顯著提高,可能與人的平均壽命延長、生活方式改變、環境惡化等有關,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在拉網式的癌症篩查中,使得一種「終生沒有症狀沒有麻煩」的「懶癌」被發現了。韓啟德院士依據病程發展的快慢,把癌症比作「鳥」、「兔子」和「龜」三種類型:其中,第一種類型是發展極快的進展型,類似飛鳥速度,一旦發現即使立刻治療也難以逆轉。第二種是[……]

Read more

Read More
Uncategorized

基因導彈打擊腦膠質瘤能更準

【本報訊】(記者付東紅)中國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教授團隊,建立了基於基因密碼子擴展的蛋白質標記新方法。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實現腺相關病毒(AAV)活病毒的非天然氨基酸定點標記及靶向修飾,解決了活病毒難以任意定點標記的世界性難題。已有的實驗資料表明,蛋白質的非天然氨基酸定點標記技術在AAV定點修飾方向的拓展應用,極有希望催生新一代的靶向基因治療藥物。相關論文日前線上發表在學科代表性雜誌《生物材料》上,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傳領博士是第一作者。周德敏介紹,腦膠質瘤是中樞系統常見的原發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46%。現已明確化療能延長一些[……]

Read more

Read More
Uncategorized

紅斑狼瘡診斷有了新標誌物

本報訊】(記者趙明王玉林王建新)中國大陸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學表觀基因組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皮膚性病科主任陸前進教授團隊,經過3年努力,研發出一種特異性高、敏感性強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新型診斷標誌物,在國際上首次將該病的診斷提升到基因水準。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風濕病年鑒》上。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好發於生育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皮膚、血液、腎臟、關節和大腦等重要器官,給患者健康帶來極大危害,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中國大陸系統性紅斑狼瘡患病人數超過100萬。儘管各國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臨床上仍缺乏特異性高、敏感性強的診斷標誌物,導致部分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常常得不到精[……]

Read more

Read More
Uncategorized

精神分裂症與基因瓜葛現新證據

【本報訊】(記者傅東紅通訊員何小璐)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共事業部馬弘、於欣團隊與國內外15家機構合作,自2012年起開展一項基於社區精神衛生服務網路的精神分裂症遺傳學研究。目前,研究取得新進展,首次提示微管蛋白折疊輔因數D基因(TBCD)內含子和鋅指蛋白750基因(ZNF750)兩個基因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並首次發現這兩個基因與人類大腦組織中的基因轉錄水準有關。相關論文日前線上發表於《分子精神病學》雜誌上。研究人員首先採用獨立的病例—對照樣本,對已發表的兩項中國漢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主要結果進行獨立驗證,發現兩個常見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且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患病[……]

Read more

Read More